營銷奇葩

副刊版 2022/12/05

分享:

分享:

提神飲料「紅牛」(Red Bull)創辦人Dietrich Mateschitz今年十月逝世,享年七十八歲。Mateschitz為人低調,乃奧地利首富。他當年出差香港,偶爾在酒店酒吧喝到一款泰國地道甜飲(即紅牛前身),極速提神,驚為天人,遂於一九八四年與泰籍華裔企業家許書標合作生產和出品紅牛。

鑑於個人口味問題,我從未能把一罐紅牛喝完,但這也不僅是我的評價,在《人性鍊金術:奧美最有效的行銷策略》一書裏,有這樣的記載:紅牛在銷往外國前,找市場調查公司去了解國際消費者對生產品的口味有何看法,結果得來的評語幾乎可以感受到是喝的人怒火中燒:「就算付錢給我,我也不想喝!」「味道有點噁心!」反應之差,絕無僅有。

但這也是紅牛非常成功之處:味道不好、比普通汽水貴三至四倍的飲品,竟能跟可樂較勁,每年銷售量達六十億罐,盈餘足以養起一支F1車隊,堪稱營銷奇葩,原因有二:一、獨有的提神功能;二、成功打造「型」的形象,令人就算拿着來喝也不會覺得尷尬或老土,而這方面則全靠市場營銷,如:二○一二年曾斥重金拍攝極限跳傘家Felix Baumgartner,挑戰從太空邊緣、離地表逾十二萬英尺躍向地球,那條YouTube影片看得人屏息握拳,即時吸引近四千萬人次觀看及留言三萬則。品牌亦贊助懸崖跳水極限運動,成功打響產品挑戰極限的品牌形象。此外,他們也開設了Red Bull TV及Red Bulletin雜誌,成功將品牌與體育、體能掛鈎。

想sell任何東西,不妨參考紅牛的營銷之道:一、不需要多,但起碼要有一樣獨特的過人賣點或功能;二、人家跟你黐在一起時,不會感到尷尬或娘爆;三、能創造源源不絕的話題,人家自然心甘情願為你說好故事。

撰文 : 利嘉敏

欄名 : 攻關女子

緊貼財經時事新聞分析,讚好hket Facebook 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