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發揮6優勢 打造國際醫療健康樞紐

評論 2022/12/05

分享:

分享:

疫情出現至今,醫療健康和生命科學已成為全球關注的議題。香港貿發局多年來透過不同渠道,推廣醫療科技及應用儀器產業,我們留意到香港在醫療健康產業方面,不論是產業鏈上游的科研技術、初創項目、投資研發,或是下游的醫療儀器、產品製造及服務,以至整個產業的生態系統,都具備顯著的優勢,有助香港發展成為世界一流的醫療健康及生命科學樞紐。

特首李家超早前發表任內第一份施政報告,推出多項政策,例如支援初創企業、加強創科基建設施、優化「科技人才入境計劃」、擴展「創科實習計劃」等,為香港創造肥沃的土壤,發展成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同時,在「十四五規劃」之下,香港作為大灣區內高度開放和國際化的城市,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航空樞紐,特區政府將加大力度融入灣區發展,積極助港商開拓內地市場。這些舉措除了有助鞏固香港已有產業之外,亦將惠及新興行業,醫療健康產業便是其中之一。

現在讓我闡釋香港在發展醫療健康產業及科技的6大優勢:

醫療健康器材出口 按年增7.5%

一、優秀的科研實力--本港的生物醫藥科技產業累積了雄厚的科研實力,現時在科學園內從事生物醫藥科技的企業及培育公司總數已超過160間,致力促進生物醫藥研究由實驗階段至商品化階段的轉化,凸顯了香港作為策略性生物醫藥研究基地的獨特地位。同時,人才是知識創造和創新的關鍵,香港有多間世界頂尖的研究型大學,在世界大學排名位居前列,而且愈來愈多大學把研究成果轉化為成功商品,可見優秀的人才將有助香港推動生物醫藥發展。

在醫療健康器材及儀器業方面,本港的醫療健康器材總出口量於2021年按年增長7.5%,其中向東盟和印度的出口量更顯著增加了47.1%及108.8%,反映除了傳統的歐美市場,亞洲市場對醫療健康器材的需求亦非常殷切,發展潛力雄厚。

二、高水平醫療系統--香港具備優質醫療系統,擁有專業醫療服務人才,配備完善的科技基建,能促進醫療健康領域的研發工作。

生科企招股中心 港全球排第2

三、強大的融資能力--香港是國際的重要金融和資本市場,直至今年4月,合共有92間醫療健康及生物科技公司於香港上市,首次公開集資額達2,570億港元。香港已成為亞太區最大的生物科技公司首次公開招股中心,全球排名第二,僅次美國。

四、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知識產權對醫療健康醫藥產業尤為重要,香港制定了一套達國際高標準的知識產權法例,加上香港有專業的知識產權法律和爭議仲裁專才,有利醫藥的發展。

五、先進的基建網絡及物流配套--香港配備可靠的物流運輸系統,例如冷鏈物流(cold chain)、需要嚴謹品質控制的醫療樣品運送等,有利發展醫療產業;香港國際機場更已成為國際航空運輸協會醫藥品冷鏈運輸(IATA CEIV Pharma)認證的認可合作夥伴機場。

醫療健康業 大灣區市場潛力巨

六、龐大的市場潛力--在國家十四五規劃下,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為香港醫療健康業帶來龐大機遇。為促進大灣區內的研發及創新科技人才流動,香港與深圳聯合發展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其中一個優先發展領域是醫療科技,而對海外的中成藥、醫療儀器或藥物製造商來說,香港是幫助他們進入大灣區市場的重要門戶。

同時,亞洲區的醫療健康市場一直在壯大,以東盟為例,隨着經濟快速增長,當地的中產階層續增,他們都很關注健康和養生,在疫情加上人口老化的問題下,東盟各國對數碼醫療、優質醫療產品及服務需求將有增無減,根據貿發局研究部估計,當地未來醫療健康開支預計相應增加,至2025年的7,400億美元(約5.8萬億港元)。

貿發局一直積極為港商以至全球企業尋找新機遇,香港憑着獨一無二的優勢,將在亞洲區迅速發展的醫療健康產業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我們推廣醫療用品行業多年,去年舉行了首屆「亞洲醫療健康高峰論壇」,令我們針對醫療健康產業的推廣更全面。

為了充分利用香港作為亞洲醫療行業創新和投資中心的戰略角色,今年我們全力策動首屆「國際醫療健康周」,打造一個全方位醫療行業平台,包含兩大重點活動--第二屆「亞洲醫療健康高峰論壇」以及第13屆「香港國際醫療及保健展」,全面涵蓋醫療行業的產業鏈,科技轉移、創投融資,以至醫療科技方案、儀器生產、醫療保健產品及服務等。兩個活動早前圓滿結束,共成功吸引來自68個國家和地區、接近3萬名綫上及綫下參與人士,反應踴躍。

除了研討會及展覽外,兩項活動舉行期間亦設有綫上綫下項目對接及商貿配對服務,協助企業建立商脈,尋找潛在的投資者及生意夥伴,發展業務。在舉行高峰論壇及醫療展期間,合共安排了超過280場一對一投資項目對接及600場商貿會議,成果令人鼓舞。

有參加者向我們表示,他們藉此機會結識了許多潛在的醫健項目投資者、商業夥伴及學術界合作夥伴。我們亦協助跟進和完成了多宗投資項目對接及交易,其中一家本地生物醫學初創公司今年參加亞洲醫療健康高峰論壇,他們專注研究人工智能攝錄鏡頭,為健康監測提供解決方案,早前在我們穿針引綫下,與一間本地醫院洽商合作,雙方在論壇舉行期間成功簽署合作協議,讓研究成果在醫院中應用,令更多人受惠。

另外,我們也協助了一家日本健康科技公司聯繫在香港的合作夥伴,開展人工智能支持的內窺鏡研究項目。

同期舉行的醫療展今年採用了「EXHIBITION+」(展覽+)模式,結合4個展覽會的重要元素,包括實體展、人工智能商貿配對平台「商對易」、綫上綫下研討會和論壇,以及「貿發網採購」平台,讓買賣雙方將實體展中的面對面互動和洽商延伸至網上,展商可在實體展後一個星期內,繼續透過「商對易」安排及展開更多網上會議,買家則可在實體展後一個月內於展會網站瀏覽及查詢更多產品,這模式令中小企的商務推廣更具彈性及效益,藉此捕捉更多商機。

多辦展覽峰會 鞏港優勢地位

有展商表示,展覽提供了一個寶貴的平台,讓他們向買家介紹自家研發的系統,有助他們吸引政府人員及來自公私營醫院的買家。有來自泰國的業內人士專程來港參觀醫療展並進行採購,他認為貿發局的人工智能商貿配對服務有助發掘合適的供應商,而展會亦讓他了解到醫療設備的新趨勢。

今時今日,醫療健康產業已發展出一條完整產業鏈,對推動香港經濟發展有莫大裨益。我們未來將繼續推陳出新,透過舉行各項活動,讓各界積極參與推廣醫療健康產業。承接今年豐碩的成果,我們將於明年5月再次策動舉辦新一屆「國際醫療健康周」,除了「亞洲醫療健康高峰論壇」及「香港國際醫療及保健展」兩大旗艦活動,將加入更多醫療健康的相關活動,為行業締造商機,鞏固香港的優勢及地位。

特首李家超早前發表第一份施政報告,推出多項政策惠及新興行業,當中包括醫療健康產業。(資料圖片)

撰文 : 方舜文 香港貿易發展局總裁

欄名 : 評論

緊貼財經時事新聞分析,讚好hket Facebook 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