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
化療後一定嘔到死去活來? 二合一藥物緩解噁心嘔吐
CINV大眾可能較為陌生,它是由化療所引起的噁心和嘔吐的英文簡稱,這情況無論是患病的親身經歷,抑或從電視電影的畫面都應該會留下印象。
醫學進步,現已有藥物可紓緩化療後噁心嘔吐,讓癌症病人順利過渡療程。
40多歲的Candy,任職理財策劃,2019年年頭發現大便出血、肚瀉及發燒,看醫生指她是腸胃炎,服藥後確退了燒,但一停藥,高燒又重來。
「發燒不退於是睇急症,醫生手指探肛發現有腫瘤,翌日進一步做PET Scan後,腫瘤有5厘米,並擴散至一粒淋巴,證實患上大腸癌3期。」
發燒不退是因為腫瘤穿破,導致腹膜炎所致。確診大腸癌後Candy旋即接受手術切除腫瘤,同時間處理腹膜炎,手術共進行了約6小時,由發現至確診至做手術僅短短兩天。
手術後她要進行12次化療,每兩星期一次,她選擇在醫院進行化療,每次需留院三日兩夜。首次化療後,在醫院時並無嘔吐,回家才見「真章」,嘔至離不開馬桶。
嘔到怕 水也不敢飲
「辛苦到想喊,受CINV影響,完全不想飲食,因吃完東西有反胃感覺,然後嘔出來,嘔到沒東西嘔便嘔水。連水也不想喝,不想放任何東西進肚,因為很怕一飲食就嘔,不想郁動只想睡,連湊小朋友也力不從心。」
醫生為她處方新型二合一CINV預防藥物。「我形容這藥是『仙丹』,在我第三次化療前一小時服用,胃不適及作嘔感覺消失,能如常進食。當飲食變得正常,連帶人也較精神,我可以到公園散步,活動量多了,不會整天躺在床上。」
Candy說,從電視電影上看到,患上癌症接受治療,出現嘔吐是根深柢固的印象。「但其實醫學進步,現已有藥物預防化療後的嘔吐,讓我們順利行完這條化療路。」
多運動注重飲食
她目前一切回復正軌,只需每半年做一次檢查。她病癒後多做了運動,飲食更注重,本身愛吃火鍋的她,現在只是偶一為之。
大病一場,她的領悟是相信上天有安排,做人不要太緊張。「患病也改變了我和家人關係,感受到他們的關心。」她對患病一事樂意分享,希望從中幫到同路人。
7成受訪者有CINV
由化療所引起的噁心和嘔吐(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簡稱CINV)是治療癌症過程中常見的副作用。若不加以適當控制的話,CINV可以嚴重影響癌症患者的生活質素和日常活動,甚至有可能影響他們接受化學治療的意願。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於2022年第三季以網上問卷形式,訪問了162名18至70歲以上的癌症患者,其中86%的受訪者(139人)在過去3年內接受過化療,目的是探索癌症患者CINV的副作用,以及可以預防哪些副作用藥物的了解與認知程度。
調查顯示,近8成受訪者化療後曾出現CINV的情況,當中以50歲以下群組出現的機率較高,並常見於使用高度和中度致嘔性化療藥的患者。有7成受訪者表示在化療後的第二到五日出現CINV等副作用。
CINV可導致脫水
內科腫瘤科專科醫生吳劍邦指,很多病人有誤解,以為嘔出來才叫副作用,其實吃不下東西、「胃浪浪」(胃部不適)和有作嘔感覺,其實已算是CINV。
他表示,化療藥物會令腦部產生以上感覺,從而影響了腸胃道,也是化療常見的副作用。「這也影響了病人進行化療的依從性,感覺辛苦不想繼續化療。CINV嚴重可導致脫水、食不下嚥、營養不良,惡性循環是營養差會令傷口難復元,所以預防CINV的出現十分重要。」
按照發生的時間來判斷,CINV可以分成兩種類型。急性CINV一般發生在給藥後數分鐘至數小時之內,而延遲性CINV則多在進行化療24小時後至第五日發生,可能持續數天。延遲性CINV,常見致嘔化療藥物有順鉑、卡鉑、環磷醯胺和阿黴素的化療藥上。「癌症病人用化療藥1至3種不等,使用愈多化療種類、劑量愈大、多日化療,致嘔的機會愈大,而女士較多比例出現CINV。」
及早處理CINV免影響療程
不少病人對CINV感辛苦,也以為是無可避免,另外也誤以為CINV隨化療次數愈多,身體自然能適應習慣,真相剛好相反:化療次數愈多,CINV出現的機會愈高。
吳醫生剖析:「醫療研究顯示,如果發生第一周期CINV,出現第二周期CINV的可能性就會增加6.5倍,而出現第三周期的機率更會增加14倍。所以,及早預防第一周期的CINV,可以有效降低隨後化療周期出現的CINV風險。」
化療藥物的毒素是累積性,愈累積愈嘔吐得厲害;此外也有心理原因,當病人第一周期處理不好CINV,產生心理陰影,到第二、第三次化療,每次有化療會嘔的聯想,噁心嘔吐的情況也愈加嚴重,因此第一次化療時已要處理好CINV的問題。
吳醫生表示國際指引推薦「5-HT3受體拮抗劑+NK1受體拮抗劑+類固醇」的三聯方案,是對付CINV的常用法寶。5-HT3和NK1受體拮抗劑的混合止嘔藥物,只需在每次化療周期的第一日服用一粒,簡單方便,一劑二合一,只需在化療前30分鐘至一小時服用已能起效,達到長效預防CINV。
作者、責任編輯:周美好
▲ CINV不會隨化療次數愈多,身體自然能適應習慣,事實上化療次數愈多,CINV出現的機會愈高。(iStock)
▲ Candy說:「我一向飲食健康,不飲酒不暴飲暴食,不明白怎會有癌症,還是大腸癌。」(周美好攝)
▲ Candy的復元過程順利,最感難熬是噁心嘔吐,後服用CINV預防藥物大為改善。圖為她第五次化療。(周美好攝)
▲ 內科腫瘤科專科醫生吳劍邦說:「以為化療後不能避免CINV,是一個很大的誤解。」(周美好攝)
▲ 香港防癌會撰寫的小冊子,內容包含化療期間胃口不適、嘔吐的處理方法,癌症患者及家屬和照顧者可作參考。(周美好攝)
▲ CINV可以避免,從化療第一周期及早預防,更有效降低隨後化療周期的CINV風險。(iStock)
▲ 嚴重的噁心嘔吐可能導致脫水、電解質紊亂、缺乏營養、焦慮、體力狀況水平降低或傷口裂開、食道黏膜撕裂等嚴重後果。(i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