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
胃氣脹原因多 元兇之一:幽門螺旋菌
又到聖誕!又到聖誕!節日來臨除了與親友相聚,當然少不了大快朵頤的環節。但不少人大吃大喝後,胃氣脹滯到幾日也難下嚥;或者本身早已有胃氣脹問題,卻苦無紓緩之策。
原來小至吃下多氣食物大至癌症,都有可能出現胃氣脹的徵狀。
胃在人體中央,在「雞心位」以下位置。當吃東西後,胃會蠕動,呈打直或橫放狀態。
接近胃部的器官有膽及下方的大腸,胃也連接食道,中間有一組括約肌,多數處於緊閉的狀態,進食時括約肌才會放鬆,以便食物進入胃部。當胃氣脹時,氣會向上噯出來。腸胃肝臟專科醫生吳芷琳說:「當胃氣噯出來時,會感到舒服一點。但若源頭是炎症,胃氣症狀會一直持續。」
以下是造成胃氣脹的可能原因:
胃炎
最常見與胃炎有關,當胃發炎時會有脹氣,其中最常見為幽門螺旋菌。吳醫生說:「想像一下當腸胃有細菌時,牠們都需要呼吸,於是形成氣體。其二,當有胃炎時,落隔不大好,食物卡着般,會有滯脹之感。」
便秘
便秘是腸道阻塞不通,反頂着上方不落隔,胃部感覺充斥氣體。此外,便秘的養份滋養了其他細菌,細菌生存呼吸,自然形成胃氣脹。有些患者治好了胃炎,但因便秘仍有胃氣脹,當噯不到氣時,會變得多屁。
糖尿病
糖尿病會影響胃部蠕動變慢,食物進入胃部受阻,於是產生頂着的感覺,因此並非結構性阻滯。此外,肥胖人士腸胃蠕動都會較慢,重重脂肪令腹部壓力大,脹住、頂住的感覺油然而生。
克隆氏症
這慢性炎症,可影響口腔、食道、胃、大腸、十二指腸。當中可致的胃炎,增加了胃氣脹出現。
癌症
較關注長者有胃氣脹外,同時會有出血症狀,如大便有血、嘔血及變得無胃口,警覺性要提高。「一般胃氣脹人士,雖受症狀困擾,但一樣有胃口進食。惟當脹而連帶失去胃口,有機會與胃部、食道或胰臟問題有關。」
有接近50歲女士因胃氣脹、胃口欠佳及背痛求醫,歸咎於工作壓力、飲食不定時所致,曾獲家庭醫生處方化氣藥及胃藥稍好一點,但一停藥,胃氣脹不適又重來,醫生為她觸診按腹沒有異樣,病人本身又無便秘,於是再服用化氣藥及胃藥,一停藥又感不舒服,於是去照內視鏡,並無異樣。
由於胃氣脹徵狀依舊,醫生建議她去照電腦掃描,證實她有胰臟癌。「胰臟位置隱蔽,有問題不易被發現,因此記住胃氣脹未必只是腸胃問題,胰臟有事都會有相關徵狀,尤其四、五十歲過後之人,更需加倍留意,有持續性的胃氣脹都不能掉以輕心。」
高腹鳴食物
與飲食習慣有關,某些食物容易製造氣體,並非病態,但會令人感到不適。
有一類高腹鳴食物(FODMAP),這類腸道發酵的短鏈碳水化合物,在小腸道無法被消化或被吸收,因此滯留在腸道中會發酵產氣,或是會造成過多的水份移動到腸道中,造成脹氣。吳醫生表示:「高FODMAP食物典型是麵包類,包括一向被推崇的健康麵包麥包與五穀包;餅乾多吃也會感到多氣。與當事人本身健康與否無關,只是這些食物的發酵作用,吃後感到胃氣脹。而一些已有胃炎的人,吃完高FODMAP後,症狀也會較明顯。」
奶類製品如牛奶,不是刺激性及傷胃食物,惟也是高FODMAP食物一員。無乳果糖類如豆奶類,較少引起胃氣脹。
高糖濃茶 胃氣不斷
高FODMAP食物也包括果汁,愈甜的原果糖類,引致的發酵作用會造成多氣,又多氣又多糖的汽水當然也在其中。咖啡和茶不在高FODMAP之列,惟因兩者含咖啡因,特別是濃茶,有機會導致胃炎,胃炎是胃氣脹主要成因,影響環環相扣。
不想胃氣脹,吳醫生建議碳水化合物類選米飯、米粉、河粉為佳,意粉及麵包較易引起胃氣脹。「OL為保持身形,愛中午吃乳酪加沙律,這其實是一個最脹氣的組合。中國脹氣食物多是調味料包括:豆豉、蒜頭、豆類及果仁類。」
水果方面,橙、蘋果及香蕉屬中性食物無問題,但易被身體吸收且糖份高的西瓜、提子、芒果和桃,統統屬於易脹氣食物。如本身已屬胃氣脹一類,建議盡量避免。
各種檢查找出病因
胃氣脹看似平常,但吳醫生提醒如症狀持續一星期或以上,宜求醫找出根源。檢查方法包括臨床病歷如飲食生活習慣、按腸胃位置感覺是否有腫瘤。隨之是介入性檢查時,胃炎最常見為幽門螺旋菌,她說需先排除這個成因,因治療方向有不同。
測試幽門螺旋菌其一方法是吹氣測試(病人需空腹,在集氣袋吹氣,然後喝下半小杯碳13幽門螺旋菌吹氣測試溶劑,15-30分鐘後再吹氣於另一氣袋。將兩者檢驗分析,可知悉有否受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這方法優點是準確度有8成,缺點是只能知悉有菌抑或無菌,未能知道當中有否其他炎症。
因應狀況處方藥物
治療胃氣脹主要為化胃酸、降胃氣藥物,藥物作用是吸回體內脹氣,治標不治本。較治本是臨床上如發現胃氣脹來自炎症、胃酸倒流,會有相關藥物對治,如使用降胃酸藥質子泵抑制劑。「會為病人先試一個療程(一至兩星期),觀察服藥後有無改善,若完全無改善,擔心有二:一是病症無處理好;二是藥物分量不足。這時候病人或需進一步進行內視鏡(照胃鏡)以確定病因。」
有時照內視鏡後,發現患者炎症比想像中嚴重,服藥也難以治癒;也有可能是非結構性病症如生腫瘤。如是功能性的問題如糖尿病、過重令腸胃蠕動變慢所致,處理方法大有分別。
作者、責任編輯:周美好
▲ 部分胃氣脹與胃炎有關,若胃氣脹已困擾多時,宜盡早求醫找出根源。(iStock)
▲ 有胃氣脹人士,低FODMAP食物會較建議進食,低FODMAP食物名單有香蕉、藍莓、豆腐和番茄等。(iStock)
▲ 不少人對胃氣脹視作平常,腸胃肝臟專科醫生吳芷琳說症狀持續卻不去求醫,這是不理想的,因為炎症或是有幽門螺旋菌不會不藥而癒。(iStock)
▲ 有胃氣脹躺下時,氣體不上不下,卡住頸位感到不舒服,氣又無法噯出來;若加上有胃酸倒流,胃酸向上湧,會影響患者的睡眠質素。(iStock)
▲ 幽門螺旋菌是胃炎的主要原因,可經口水傳染,在香港密集人口的地方,有半數人受感染。(i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