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
頭痛新思
頭痛種類繁多,常言的偏頭痛類,症狀可波及視覺改變,例如偏頭痛伴發閃光、畏光或視物扭曲,或伴內耳眩暈,或行經前偏頭痛發作。而更嚴重頭痛者,由於三叉神經竇過度活躍,致出現眼眶或眼窩內頭痛欲裂的叢集性頭痛症狀。
近10年研究發現,不少頭痛來源並非頭髗內疾病,反而由頸椎病引發,而即使是前述的內科頭痛如偏頭痛或叢集性,可透過檢查某些節數頸椎,便能預示若處理好頸椎病,內科頭痛亦可輔以非藥物方式治療。
頸源性頭痛特徵以頭後枕或頸部疼痛為主,患者伴有頸活動幅度單側減少,或明顯頸痛。發作以單側痛為主,時而在左,或下次在右,偶有枕項較大範圍的雙側疼痛。頸源性頭痛患者沒有畏光、閃光或視物異常。反觀偏頭痛以前額或眼窩處痛為主,患者畏光或更甚視物眩光或影像扭曲,淚腺受累而紅眼流淚。
頸源性頭痛病因可因為上頸椎關節失常,患處神經發出致痛信息,或因上頸椎關節腫脹或肌肉痙攣,壓迫枕大或枕小神經,致使頸單側活動受阻及頭後枕或頭側疼痛。即使偏頭痛或叢集性頭痛被認為是頭髗內疾病,但近年研究發現不少患者伴有不同程度上頸椎疾患。偏頭痛和叢集性頭痛除可以因閃光刺激、作息不足、精神壓力或周期性身體激素刺激致病,亦可因頸椎疼痛引發,科學家解說這是由於三叉神經結節受病變得活躍,即使平常頸部皮膚或肌肉刺激,已能引起三叉神經結節狂發出頭痛訊號。
頸骨骼肌肉引發的頭痛可透過處理上頸椎,包括骨關節舒整或肌肉筋膜軟組織放鬆或訓練,姿勢建議及肩頸運動處方而紓緩。另一方面,上述內科頭痛除依西醫藥物處理外,近年研究亦發現若出現上頸椎關節處問題,透過治理頸椎,能截斷引發偏頭痛的痛覺誘因,及恢復三叉神經竇過激狀態。
固然,頭痛並不止上述頸源性、偏頭痛或叢集性原因及病種,但上述頭痛種類,卻是臨床可見頭痛病種的大部分。而三叉神經竇過激理論,亦為不少內科頭痛的治療,啓發了新的治療方案。
▲ (iStock)
撰文 : 盧文健 物理治療師、註冊中醫師
欄名 : 理療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