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
胃腸道不暢食療
天氣燥冷,多留室內甚少運動,加諸節日緊接而來,聖誕過後一月中後便是農曆新年。節日間參與親友聚會,少不免略飲多食多,而數餐過後,很容易消化道不暢,出現胃氣脹及便秘症狀。平常已見食後胃脹,或略進食燥熱食物而便秘不順暢者,這段時間:「心知肚明」。若症狀初起,其實可先以家居觸手可及的材料作食療而改善。
對於小兒或老年人,若平常略多進食後出現胃脘脹滿,可能已患上消化不良症狀。中醫所言胃與大腸同為「六腑」一員,胃與大腸其形中空,狀態轉化物而不藏,正常為時常保持中空狀態,所以六腑皆以通為用。而脾與胃在中醫理論而言關係密切,互為表裏,同主消化但屬性分別為陰明,脾主升清胃降濁氣。若其一臟腑有病,往往波及另一臟腑生病,例如脾氣虛者,多見胃腑傳化物不能的狀況,胃食物瀦留脹滿。食療方可用雞內金5錢、麥芽谷芽各5錢,已清水透軟並切件鴨陳腎一個、白米半杯。做法是清水5碗先煮雞內金、麥芽谷芽半小時,隔去渣加入陳腎及白米,再煮半小時,随喜好加入適量薑絲進食。上方功效消食和中,健脾益胃,適合平素無病時調理脾胃,或多食後幫助消化。
假若平常易有大便乾結,伴口苦口乾等大腸熱肝熱等症狀,則宜平常多進食通腸清熱「素湯」。方用霸王花2 両、花生一両、蜜棗6個、無花果乾6個、南北杏3錢、清水6碗,再煲煮45分鐘。建議湯可連渣一並服用,以每星期一次為宜。上方清熱潤腸,及提供豐富食用纖維。
對於已出現便秘問題,尤其已大便乾燥難下者,可服用蘿蔔汁燉麥芽糖。方法將白蘿蔔洗淨搗爛,搾汁一碗,再加入麥芽糖一両,隔水燉熱溫服,每日一次,以通便有效便停服。白蘿蔔能消積滯、化痰熱、下氣寬中,利大小二便;麥芽糖潤燥和中,兩者共用加强潤腸生津,寬中通便功效。
節日進食,還是秉持感恩上天之心,七分飽,不過度進食,要選擇新鮮多蔬果食材,並閒時多作舒展運動。在此順祝報社同仁及讀者們新年進步,健康快樂!
撰文 : 盧文健 物理治療師、註冊中醫師
欄名 : 理療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