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護士一生心繫ICU 黃綺馨疫下致力推廣健康意識

副刊版 2023/01/05

分享:

分享:

「危重病」這3個字,在整個訪問期間不斷重複出現。是的,幾十年來,縱使已退休了,黃綺馨(退休前是律敦治及鄧肇堅醫院的護理總經理)仍然為危重病病房、醫護人員的需要而努力。難怪在2021年,她獲得慈善組織詠翔頒發「香港傑出活齡女性」獎項,以表揚她一直為推動專科護理不遺餘力。

今天許多年輕人選擇做護士,都因其可以有一技之長,當年黃綺馨也不例外。「自己學到嘢,又可以幫到人,終生受用,而且去到任何國家,都可以謀生。」

畢業後,她一直在腎科及深切治療部(ICU)工作,其中一樣難忘事,就是推動捐腎風氣。「1993年我和雷兆輝醫生一起率領19名接受了腎臟移植的病人,到加拿大參加第九屆世界移植運動會,回來開記者招待會大肆宣傳,推動香港的捐腎風氣。」至今,她仍是腎科護士學會的顧問,仍有和多個病人組織來往,替他們打氣。

除了需要有人慷慨捐贈器官,器官移植也是分秒必爭。「我當時是QE(伊利沙伯醫院)的部門運作經理,如果只是日間才做腎臟移植,實在太浪費了,因此我提議腎科中心24小時運作,但他們不夠膽,我說和大家一齊on call,如果有人捐腎就可立即做手術。」同樣,她提議心臟科心導管檢查室也要改為24小時,以免病人因未能做「通波仔」手術,而失救死亡。

ICU工作忙碌無暇悲觀

至於黃綺馨在ICU方面的服務及貢獻就更多。當病人心肺功能失調,器官衰竭就會入ICU,嘗試用不同的機器維持生命。「在ICU救急扶危,壓力又大,好像踩雪屐咁,腦筋要好靈活,要留意病人的維生指數,有甚麼缺少了或需要補充。」

經年累月見着一個個病人躺在床上,插着不同機器,會否令人很絕望呢?「哪有時間覺得灰,一直做做做,24小時貼身照顧病人,又和醫生互補。做得耐,醫生也信賴我們,不會擺款。」

黃綺馨說要維持ICU的運作是非常昂貴,因為要一對一照顧,能夠病情有起色,可以轉回普通病房就最開心。「也有些病人好感性回來多謝你,但不會很多。」

將危重病專業推廣至國內

她在ICU工作了約20年,成立了香港危重病學護士協會(HKACCN)及香港危重病護理學院。「護理專門化是大趨勢,無讀過ICU是不能入ICU工作,需要讀多一張文憑。」因為入得ICU的病人,都是心、肝、腦、腎多個器官衰竭,要靠不同機器,如呼吸機、洗腎機等等維持生命,不是今天在商場推廣使用AED機(自動體外心臟除顫器)那麼簡單。

不單在香港,作為香港危重病學護士協會的會長,她還協助中國醫院的危重病護理發展。北京中華護理學會聯同協和大學及HKACCN在北京始創了有系統性的危重病護理課程,讓全國所有省份的ICU護士代表接受正統的培訓後,回到各省市發展醫院的ICU服務。「從此ICU護士都要接受培訓,令病人的生命得到保障,亦讓中國的危重病護理可以與國際接軌。」

2001年,黃綺馨又聯同英、美、加、澳、紐、日、韓等等的國家代表,成立世界危重病學護士聯盟,現在聯盟已有55個國家的成員加入,致力幫助不同國家建立自己的ICU護理。

沙士與新冠肺炎

當年沙士發生時,她正在律敦治醫院擔任護理總經理,要保護醫生護士零感染,而又確實做到。「我記得在醫管局總部,各界有許多物資送過來,感謝醫護的盡心盡力;之後慶祝打勝仗,以前是護士的董太也有出席。」

雖然沙士疫情告一段落,但黃綺馨也有參與事後的檢討工作。「我當時是香港危重病學護士協會的會長,便提議呼吸機要附加一個裝置,可以像清道夫般將病人呼出的氣體引流出去,那麼醫護人員才不會受感染,而現在已有這方面的設置。」

這幾年的新冠疫情,雖然她已退休,但仍然不忘為香港護理專科學院主編《疫境.護航》這本書。「我們目的是想表揚前綫醫護人員的努力,雖然我不在前綫,但就在後勤做支援。」

疫下提高健康意識

幫忙製作《疫境.護航》這本書只是其一,黃綺馨說她退休後,有許多項目在身,包括2016年參與香港護理專科學院在香港電台CIBS的廣播節目。「我們製作了13輯《健康老友記雜誌》,連的士司機也覺得有用,於是我們輯錄成書,將字放大,方便老友記閱讀。」

每年也有舉辦的健康嘉年華,在疫情期間,又改為在YouTube頻道推出「專科護理3分鐘」。「我們是想提高大家的健康意識,共製作了26輯,如中風、骨質疏鬆、心肌梗塞等。」

黃綺馨曾說過別人退休做義工可能是包禮物,但她做的義工都離不開護理這專業。

---------------------------------

唱粵曲增強記憶

曾經訪問過一位護士,說工作多年很少患病,真的是百毒不侵?黃綺馨工作多年也是從沒有放過病假,究竟有甚麼秘訣?「就是當感覺有病,已經食定藥,令病沒有發出來。」

她沒有三高,無特別養生食療,只是曾做過物理治療,有幾個動作一直維持練習,又或者有時慢行兩個多小時,就是這樣。

黃綺馨還有另一興趣,她唱粵曲也十多年了,原來也對老友記有益。「我會出show,要練歌、背台詞,對記憶也有幫助。」

作者:何小雲

責任編輯:張頌婷

對黃綺馨來說,退休後身體健康,家庭幸福愉快就最重要。(湯致遠攝)

因為黃綺馨的普通話比較靈光,2000年她曾代表醫管局及國際扶輪社帶隊到北京考察中醫診症半個月,近年出現的18區中醫診所,便是當年的成果。(被訪者提供)

1993年世界移植運動會,黃綺馨與雷兆輝醫生率領腎臟移植病人到加拿大參加,對推動捐腎風氣很有幫助。(被訪者提供)

剛畢業成為註冊護士的黃綺馨。原來讀書時代,她繪畫的作品經常被貼堂,但沒有朝這方面發展,反而鑽研插花。(被訪者提供)

一班幕後功臣,慶祝13集《健康老友記雜誌》在香港電台CIBS的廣播節目成功推出。(被訪者提供)

在北京舉辦危重症護理學課程,全國都有派ICU的護士代表出席,接受訓練。大半年的課程,共舉辦了3年。(被訪者提供)

沙士期間在律敦治醫院工作的黃綺馨,要確保醫護人員零感染。後來在上海東方聯合醫院當首席營運官時,醫院也獲得政府授予的護理管理及感染控制兩項大獎。(被訪者提供)

面對新冠肺炎,前綫醫護人員感受至深,黃綺馨便幫香港護理專科學院出版了《疫境.護航》這本書,讓大家更了解這些默默耕耘鬥士的心聲。(被訪者提供)

由於今天許多護士都是在大學讀護理,為了能夠有足夠的資歷作為上司,黃綺馨也要自我增值,讀醫療管理碩士以及教育管理博士。(被訪者提供)

黃綺馨認識了一位懂作粵曲的老師羅文為她作曲,於是便順理成章出碟。(被訪者提供)

緊貼財經時事新聞分析,讚好hket Facebook 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