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
溫暖淡水易有食腦變形蟲 韓旅客泰國感染死亡
各國早已開關,不少人也準備前往熱帶國家旅遊,日前有韓國遊客訪泰,首次出現感染「福氏內格里蟲」後死亡病例。今次訪問了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徐詩駿,拆解這種可怕的致命「食腦變形蟲」,往熱帶國家旅遊時要提高警覺,份外小心。
南韓早前出現當地首宗感染「福氏內格里變形蟲」(Naegleria Fowleri)死亡個案,死者為一名50多歲男子,曾在泰國逗留4個月,估計於當地感染。福氏內格里變形蟲又稱「食腦變形蟲」,是一種於大自然環境中生存的單細胞阿米巴變形蟲。如不幸感染後會影響大腦,引發類似腦膜炎的病徵,嚴重可在短時間內致命。
熱帶地方出現
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徐詩駿稱,行醫接近20年亦從沒接觸過本地案例,但翻查醫學文獻時有見到1993年香港曾出現過,亦能成功醫治。「福氏內格里變形蟲不是細菌及病毒,屬於一種原蟲,跟阿米巴導致瘧疾的原蟲相似,常見於溫暖的熱帶國家的大自然環境,尤其在水溫偏高的淡水湖、河流、池塘及天然溫泉,或受污染的自來水水源及土壤中出現。變形蟲適合於30至43度生長,甚至達70度仍可生存,一般而言在夏季感染的風險較高。」
在這些暖水地方游泳或潛水,即有機會受感染。這種變形蟲不經空氣或飲食傳播,主要經鼻孔進入人體,沿着嗅覺神經末端入侵大腦,引發急性腦炎及腦膜炎。「學名為Primary Amebic Meningoencephalitis(PAM),發病期約為5至12日,患者會出現發燒、噁心、嘔吐及頭痛等病徵,甚至會出現神志不清、頸部僵硬及手腳癱瘓及說話含糊不清等症狀,病徵跟細菌性腦膜炎相似。」惡化速度極快,大多數被感染的人都在一至兩周內死亡,死亡率可高達97%至99%。
避免溫暖淡水游泳
徐醫生稱,高死亡率主要是因為罕有及急性。變形蟲感染不會入血,因此診斷主要是由脊椎穿刺檢查抽取脊髓液,並從顯微鏡中找到原蟲,以及觀察到高蛋白、高白血球及低糖份等症狀。同時亦會透過電腦斷層掃描及磁力共振造影,檢查患者的腦部是否有腫脹及腦炎迹象。雖然致死率高,感染後仍可使用混合抗生素作藥物治療。
福氏內格里變形蟲無法人傳人,亦不會因喝到不潔的水源而遭受感染,徐醫生說因這種變形蟲甚為罕見,不用太過恐慌。如果真的想避免感染,建議減少接觸溫暖的戶外淡水如湖泊和溪流,在進行水上活動或泡溫泉等活動時,應避免將頭部浸泡於水中,令水有機會進入鼻腔之中,選擇海水或經消毒處理的泳池相對上會比較安全。如活動後感不適,宜及早求醫。
兩種較常見變形蟲
香港雖然沒有福氏內格里變形蟲的病例,但亦有一些常見的變形蟲衍生的疾病,例如在熱帶地區的赤痢變形蟲(Entamoeba Histolytica),徐醫生說一年也有數宗。這種變形蟲源自不潔食物,經口糞傳播,患者會出現腹瀉、腸炎及屙血等嚴重痢疾病徵,亦有機會傳到其他器官,引發肝炎及肝瘡甚至上腦,因此在飲食上要注意衞生,以免遭受感染。
另一種要注意的是棘阿米巴(Acanthamoeba),主要是因為佩戴隱形眼鏡而染上,如果沒有進行適當的消毒及清理,就會令變形蟲入眼,形成角膜炎。這種病例不時發生,徐醫生建議隱形眼鏡人士不能偷懶,要保持清潔,就可避免感染。
作者:張頌婷
責任編輯:周美好
▲ 有旅客早前在泰國感染「福氏內格里變形蟲」引致死亡,更是當地首宗案例。(iStock)
▲ 熱帶地區的淡水湖泊,有機會成為福氏內格里變形蟲的溫床。(iStock)
▲ 徐醫生稱這種變形蟲很罕見,因此不用過分恐慌。(iStock)
▲ 不少人喜歡到郊外行澗,如要避免感染變形蟲,不要將頭部浸於水中。(iStock)
▲ 養和醫院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徐詩駿說,福氏內格里變形蟲在香港非常罕見。(被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