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文章
美國會百年荒誕劇 中美回穩添助力?
「凡是過去,皆為序章。」(What's past is prologue.)這是莎士比亞名劇《暴風雨》(The Tempest)台詞,既可解作現今局面皆由歷史因素所致,但亦可讀為:過去有何恩怨情仇,俱往矣,我們仍有力創造自己的命運。
2021年初,美國時任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煽動民眾衝擊國會,干擾大選結果確認程序,國會山莊自1814年英軍火燒華盛頓以來再次陷落。轉眼兩年過去,國會上演又一大型荒誕劇,今次沒有那麼暴力,但也與兩年前「序章」有關。
首日未選出眾議長 美國百年首次
眾議院新年流流倒大楣,新一屆會期展開,竟然未能順利在首日選出眾議長這美利堅第三把手,是1923年以來首次,恰好一世紀。
共和黨去年中期選舉奪得眾院控制權,435席之中拿下222席,勉強超出半數門檻4席,優勢比預期小得多,這如今成為該黨眾院領袖麥卡錫(Kevin McCarthy)的大麻煩。眾院上周經過4日共15輪投票,麥卡錫才終於克服了共和黨內約20名「自由黨團」(Freedom Caucus)成員阻力,艱難當選議長。
麥卡錫究竟作了甚麼孽?或者應該問,自由黨團想怎樣。誠然,麥卡錫未有威逼利誘擺平黨內分歧就出選,政治手腕顯得不足。惟這某程度也是非戰之罪,只怪美國政治生態愈發分化極端,碎片化程度足以撼動一直以來的兩黨制,導致連多數黨也差點選不出議長。
早在2015年,麥卡錫就曾嘗試角逐眾議長,當年他同樣遭自由黨團反對,投票前被迫退選。自由黨團是共和黨內最極端保守一群議員,嫌麥卡錫不夠保守,而那時特朗普還未當選總統。
降罷免門檻 新議長麥卡錫無寧日
如今自由黨團更加奇形怪狀,有人不滿麥卡錫曾說特朗普應為國會遇襲負責;有人認為議長一職掌握太大權力,要求下放;有人更沒有明確訴求,就是看他不順眼,為反對而反對。就算特朗普不計前嫌,呼籲自由黨團以全黨大局為重支持麥卡錫,這幫人也沒有讓步。這反映,特朗普催生的極端民粹怪獸恐怕已經失控。
雖然不少特朗普派系政客在中期選舉失利,美國政治機制展現自我糾錯迹象,但這未有形成不可逆趨勢。即使特朗普影響力大跌,極端民粹力量已能自給自足,沒有特朗普照樣生長。麥卡錫既可批特朗普,亦能與後者和解,對各方希望都留有餘地的這種傳統政客特質(通權達變/見風使舵,難言對錯),更是極端民粹眼中十惡不赦的。
麥卡錫最終要做「不道德的交易」方能當選。他不但妥協讓更多自由黨團成員進入規則委員會,掌握修改議事規例大權,更同意將提出罷免議長動議的門檻,由半數降至1人。換句話說,任何自由黨團成員今後都可隨時、隨意提出罷免麥卡錫,干擾議事日程。麥卡錫肯定永無寧日,新議長可謂已經自毁,黨內主流對此也非常不滿。
共和黨內訌撕裂嚴重 華間接受惠
麥卡錫馬失前蹄,共和黨公開內訌撕裂,固然是美國整體的醜態,但民主黨與拜登(Joe Biden)政府至少暫時可食一下花生,共和黨陷入混亂,政治能量流失,拜登相信不會那麼快就被彈劾。至於中國與中美關係,亦可能間接受惠。
中美皆不希望兵戎相見,加上要就氣候等議題合作,而且環球經濟面臨困難下,兩國關係近月難得相對回穩。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新年準備訪華,跟進中美元首去年11月峇里之會達成的共識。
麥卡錫卻是一枚地雷。他早已說過,當上議長後要學前任佩洛西(Nancy Pelosi)訪台,若這短期內成真,布林肯訪華無疑會泡湯;共和黨現在出了大亂子,布林肯被搶闡機會相對微。麥卡錫打算在眾院設「中國特別委員會」,拿中國做文章、與拜登政府爭奪對華外交話語權,效果預料亦會打折扣。當然,中方也必須警惕麥卡錫為了壯膽,做出更誇張的事。
說到中國,確是新年新人事。駐美大使秦剛奉調回國,接替王毅出任外交部長。秦剛向美國各界道別時說,凡是過去,皆為序章,自己在新崗位會一如既往推動中美關係發展。他引用莎翁名句,意思明顯是中美無論有何恩怨,仍可創造命運,而非受命運支配。他在《華盛頓郵報》撰文指出,中美關係健康穩定,攸關這顆星球命運。
秦剛擔任駐美大使時間很短,只有1年半(上一任崔天凱做了逾8年),卻可謂做得相當出色。
秦剛在中美關係最困難時期駐美,多少受美方怠慢。縱他告別時透露自己曾數次會晤布林肯,拜登政府從未發布相關消息卻是事實(外界此前只知秦剛曾與副國務卿舍曼(Wendy Sherman)、財長耶倫(Janet Yellen)等會面)。
但這未有阻礙秦剛發揮中美橋樑作用。他駐美500多天裏走訪了22州,近距離接觸美國人民,到農場開拖拉機,到工廠和港口了解工人生活,到學校客串教中文,到棒球場為聯賽開球,到動物園慶祝大熊貓抵美50年……讓美國人了解中國真實一面之餘,這些來自華盛頓以外的第一手美國資訊,還有助中方掌握塑造華府決策的接地氣因素,是不可多得的情報。
中國外交新年新人事既「毅」又「剛」
秦剛亦尤其擅長與傳媒打交道,並富有幽默感,成功撕開美國輿論場缺口。「你忘了介紹我是戰狼。」「中國外交官其實不是戰狼,是與狼共舞。」去年佩洛西訪台,秦剛第一時間登上CNN及撰文華郵,闡述中方觀點立場,華郵之後更迅速發表評論,認為佩洛西做了件蠢事(後來我們都知道,解放軍乘勢打破第一島鏈,美國犯了戰略大錯)。
秦剛現在升任外長,不知即將訪華的布林肯會否懊惱自己當日的輕慢?
另一方面,卸任外長的王毅新年接替楊潔篪,出任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成為中國事實上的頭號外交官。王毅與美鬥爭經驗更不用多介紹,他任外長10年期間,美國總統換了3個,國務卿換了4個。2021年阿拉斯加那場鴻門宴,楊潔篪夥王毅,把布林肯與白宮國安顧問沙利文(Jake Sullivan)的攻擊頂回去,敢於在美國這樣對美國人說話,世界各國相信都印象深刻,不是驚豔就是震驚。
王毅還是日本通,日語流利得甚至可以提醒繙譯怎樣講更好;他又曾任國台辦主任,去年在中共二十大以69歲之齡破格提拔進入政治局,自有玄機,可望系統性推動解決中國在亞太方向的安全環境問題。
凡是過去,皆為序章。美國內部折騰不斷,貫徹戰略能力成疑。中國外交既「毅」又「剛」,未來方向呼之欲出!
▲ 共和黨眾院領袖麥卡錫(左)在黨內內訌撕裂嚴重下,要經過4日共15輪投票,方能當選眾議長。(法新社資料圖片)
撰文 : 連兆鋒
欄名 : 中外廣角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