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青年結合創科發展 貢獻國家

評論 2023/01/12

分享:

分享:

特區政府繼公布《青年發展藍圖》(下稱《青年藍圖》)後,再巧妙地接着公布《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下稱《創科藍圖》),先為香港青年發展提出一系列的前瞻性發展方向與政策,緊接提出香港《創科藍圖》,為青年鋪設未來的發展道路,貫徹落實國家主席習近平「青年興則香港興」的重要講話,反映今屆特區政府做事「具勇氣、有謀劃」。筆者認為「創科與創新,是香港青年發展未來」,以下就着兩份《藍圖》中有關教育及引進龍頭企業的政策,提出進一步建議,期望為香港孕育更多愛國創科人才,將香港發展成國際創科中心。

正如習近平在二十大報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撑,因此要孕育愛國科技人才,特區政府必須要從教育做起。

筆者樂見特區政府多年來為推動創科,一直致力支援8大院校及科研機構發展,而《青年藍圖》、《創科藍圖》更進一步提出,要大力推動STEAM(科學、科技、工程、藝術和數學)教育,包括鼓勵大學開辦更多與創科相關的課程,加強培育創科人才。

從職專教育着手 培育多元人才

事實上,要全面推動創科發展、促進香港「新型工業化」,除了創科領軍人才,不同類型和層級的工業技術專才,例如機器操作員、維修人員等,亦非常重要。因此,在傳統大學以外,特區政府亦應從職業專才教育着手,培育多元創科人才。

筆者正致力爭取特區政府在職業訓練局(VTC)轄下,設立一所全新「創科學院」,專門提供創新科技相關課程,更針對性地培育各級技術專才。此舉不但能協助不適合就讀傳統大學課程的學生另覓出路,同時可提升院校及課程的認受性,以爭取大型企業支持,為學生提供更多資助、實習和就業機會。

吸海外龍頭企落戶 創優質就業

此外,筆者亦一直提倡把同屬職業訓練局轄下的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THEi),升格為「應用科學大學」,使職專教育地位與傳統學術途徑看齊,增加課程對學生和家長的吸引力,從而鼓勵更多年輕人透過更切合行業實際需要的職專課程,投身創科產業及新型工業,加快為本港建構創科工業人才庫。

扶助青年向上流動,除了教育之外,也需要有多元及堅實的產業支撑,吸納人才,因此特區政府應全力引進更多海內外龍頭企業落戶香港以至大灣區,為年輕創科人才提供搖籃,讓青年能一展所長。

筆者樂見《創科藍圖》在推動高增值產業發展外,亦非常重視傳統工業,不但把「協助傳統工業透過創新科技升級轉型」定為目標之一,更接納了紡織及製衣界多項具體建議,當中包括引進海內外的龍頭企業落戶香港,鼓勵他們投資建立相關產業的研發及設計中心,為大灣區的青年提供工作機會。

吸引龍頭企業來港建立研發及設計中心,不只有助促進國際創科中心建設,更創造大量優質的就業職位,讓青年能發揮所長,貢獻國家所需。筆者期望特區政府為特定行業度身制定「套餐」或針對性措施,包括提供稅務、融資、用地、人才等適切誘因,加大力度、更聚焦地吸引不同龍頭企業落戶香港,讓他們與本地業界攜手合作,設立研發及設計中心。

創科與創新 港青發展未來

特區政府兩份藍圖具勇氣、有謀劃的政策規劃,配合業界支持,成果將相得益彰。以紡織及製衣業為例,業界一向是創科研發、落地及商品化三部曲的重要載體,不但可助力香港成為國家創新科技之前沿,同時透過創科綠色研發、創新時裝設計,將有助打造香港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為青年提供更多元、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筆者一直認為,創科與創新,是香港青年發展未來。正如二十大報告指出,我們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品質,着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筆者期望特區政府與業界加緊合作,攜手推動青年結合創科發展,孕育更多愛國創科人才,為建設科技強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港府在公布《青年藍圖》後,緊接提出《創科藍圖》,先為青年發展提出一系列前瞻性發展方向與政策,再為青年鋪設未來的發展道路。(資料圖片)

撰文 : 陳祖恒 紡織及製衣界立法會議員

欄名 : 評論

緊貼財經時事新聞分析,讚好hket Facebook 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