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
變形水
副刊版
2023/01/13
醉翁之意不在酒,滑雪之意不在雪,更令人愜意的,便是拖着痠痛身軀走進風呂(Onsen)的感覺。洗滌污垢後慢慢浸進熱騰騰的溫泉,熱湯浸沉全身,肌肉立時鬆弛下來,一切煩惱也不知跑到哪裏。
在露天風呂浸在攝氏四十多度熱湯,同時呼吸着北海道的嚴寒空氣,霧氣在水面飄然起舞,外邊落着大雪,雪花不時飛進池中消失於無形,還有欄柵上掛着大小不一的冰柱,小水珠從柱尖施施然落下……在最舒適環境中,也要想想科學,熱湯、霧氣、飄雪、冰柱和小水珠,不同形態的水畢竟全都是最簡單不過的H2O,在不同溫度和壓力下,便呈現不同體態,也為人類帶來不同感受。
再想深一層,浸在熱湯裏的身軀也有逾八成是H2O,水份不僅流淌於血液中,也會以不同形態存在於細胞內外,細胞與細胞間的Interstitial Fluid(組織液)極重要,這水份定要保持精準酸度和合適電解質,細胞才能正常生存。人類缺水會死,太多水份也會死,水份跑到不合適的位置也會死,例如肺積水、心包膜積水等。
露天風呂的經歷,其實是跟水打交道,不同環境中不同形態的水,影響身體內的水而作出反應,畢竟水是生命基本元素,有好水才有好生命,人類非珍而重之不可。
撰文 : 莫樹錦
欄名 : 醫筆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