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
神經受壓
神經綫與脊髓為傳遞信息通道,狀如交通幹道,信息往返川流不息:大腦發出指令予肌肉或內臟自主神經系統,而各式感受神經細胞,亦回報大腦內外環境狀況。這可說是神經系統伸延連繫大腦與各個感覺器官,擴大了大腦感應範圍及能力;亦藉神經連接各項反應器,作快速有效回應,避免危險。故神經綫或脊髓受壓,可致身體感覺異常、肌肉無力。受壓位置、程度、時間可致很不一樣症狀。
神經綫泛指大腦及脊髓以外的神經傳導組織,若按其功能,細分為不隨主觀控制並連接內臟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經系統,和能隨意願控制的軀體神經系統。常言神經綫受壓,多指軀體神經綫受壓,如頸、腰椎旁、腕管、踝管等神經受壓,這可致局部疼痛,及伸延至四肢遠端痺痛和肌肉無力。
皮膚麻痺範圍、肌無力或緊張部位,須視乎受壓神經類型,若同一神經綫包含感覺及肌控功能,則可同見感覺異常及肌力減弱。臨床神經綫受壓須與血液循環障礙鑑別,前者表現肢體單側局部麻痺及無力,血液循環不通者手腳掌則表現穿戴手套式麻痺,肌肉有力但容易抽筋。
脊髓為更大範圍的神經傳遞幹道,脊髓內演化出細緻的區域結構,連接腦部中腦、小腦,傳遞細緻感覺,如冷熱或體感信息等。若脊髓局部受傷,會致不完全感覺及肌力減弱,這視乎脊髓受損位置及高低。脊髓一般受傷位置分類可包括前部、前角、中央、後部及半部受損。臨床最為常見為中央型脊髓受傷,多發生於中老年人士,因頸椎退化加諸受傷,例如受車禍揮鞭式損傷所累,表現為上肢無力、肌張力緊張、手反射消失,及腳反射動作亢奮表現。
數年前曾網上廣為討論的冰桶挑戰,受邀人士接受挑戰並再邀請朋友參與其中,否則要應捐以協助受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LS)受影響病人。ALS病症隨負責控制肌肉收縮神經消亡,致全身肌肉萎軟無力,而已故知名物理學家霍金便是ALS患者。即使ALS病理並非脊髓受壓損傷所致,但亦可見脊髓病影響力一點也不低,任何脊髓受傷病者在康復路上,絕對值得大家一直支持!
撰文 : 盧文健 物理治療師、註冊中醫師
欄名 : 理療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