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盟經濟2023展望 內需拉動增長

評論 2023/01/20

分享:

分享:

2022年東盟經濟表現亮眼,強勁的出口是經濟持續復甦的主要驅動力。烏克蘭局勢的外溢效應,使東盟各國物價持續走高,食品和能源價格上漲是主要驅動因素,東盟各國央行在經濟復甦和平穩通脹之間尋求平衡,加息路徑和步伐存在差異;而美聯儲加息,資本回流美國,引發東南亞金融市場動盪,東盟各國貨幣相對美元整體呈貶值趨勢。

料出口趨緩 金融市場續動盪

展望2023年,東盟出口趨緩,旅遊業有望復甦,內需和投資將得到加強,支撑經濟持續復甦。在物價水平持續高企的壓力下,今年第一季東盟各國央行還會進一步加息,未來資本流出壓力可能持續,金融市場持續動盪。

1. 東盟未來出口貿易增速有所放緩

新冠疫情後,東盟主要國家的出口展現了強勁的韌性,支撑該地區的經濟增長。展望未來,雖然全球主要經濟體對東盟的需求動能持續,但是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將會不同程度抑制全球貿易,預計東盟今年出口貿易增速有所放緩,持續支撑經濟增長,但支撑作用减弱。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第三季東盟主要國家出口按年增速有所下降,且出現分化,泰國和越南第三季出口則出現按季下降。

2.強勁的內需將是東盟未來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

東盟多數國家的經濟中,居民消費佔比較高,強勁的內需將會對東盟今年的經濟增長起拉動作用。

旅遊業是東盟國家的支柱產業,邊境的重新開放,則有助於旅遊業的復甦,最新數據顯示,東盟主要國家遊客數量已經恢復至疫情前的30%至50%水平。

3.宏觀穩定性為東盟國家經濟增長提供支撑

在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後,東盟各國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刺激經濟,導致政府債務增加。

但是,與其他亞洲經濟體相比,東盟各國債務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相對較低。此外,從貸存比、綜合財政收支、經常帳戶盈餘、外商直接投資、短期債務與外滙儲備之比、外滙儲備/月度進口覆蓋率分析而言,相對良好的宏觀穩定性是東盟經濟持續復甦的基石。

4. 東盟各國貨幣持續面臨貶值壓力

展望未來,在美聯儲持續加息、外部融資條件收緊的情況下,東盟各國資本外流壓力可能持續;資本外流抑制投資活動,令經濟復甦步伐放緩,同時也會使金融市場下行壓力持續,波動加劇。

老撾緬甸 貨幣貶值壓力最大

東南亞各國在經濟實力、國際收支、外滙儲備、債務壓力以及央行政策空間等方面存在差異,因而貨幣貶值壓力有所不同;綜合而言,老撾和緬甸貶值壓力最大,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貶值壓力居中,越南、印尼、新加坡貶值壓力相對最小。

5.核心通脹依舊堅挺,各國加息步伐存在差異

相比於美國和歐元區的通脹高企,東盟各國的通脹率處於相對溫和的水平,但縱向比較,東盟各國的通脹率均處於近年來的高位,食品和能源價格上漲是通脹上行的主要驅動因素。

展望未來,食品和能源通脹將有所回落,但核心通脹依舊堅挺,各國央行在經濟復甦和平穩通脹之間尋求平衡,加息路徑和步伐存在差異,預計今年第一季東盟主要國家將進一步加息。

6. 風險伴隨東盟經濟復甦

美聯儲加息步伐及加息終點還充滿不確定性,全球融資環境若進一步緊縮,東盟地區的資本外流和貨幣貶值或將加劇;而且,東盟各國外滙儲備下降,資本外流壓力持續,預期在美聯儲加息終點到來之前,東盟國家由於外滙儲備下降和資本外流造成的貨幣貶值壓力仍將持續,需要特別關注外債負擔重、國內政局不穩、貿易持續逆差,經濟發展壓力較大的國家。

未來通脹持續 勢損東盟經濟

另外,東盟貧困人口佔比高,食品在居民消費中佔比高,未來通脹的持續甚至失控,尤其是在食品通脹方面,將為東盟經濟帶來嚴重的傷害。

撰文 : 謝金銘 中銀香港經濟研究員

欄名 : 評論

緊貼財經時事新聞分析,讚好hket Facebook 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