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
90後開文青茶舍 落戶誠品 型格美感推廣茶文化
一壼靚茶,是天地人的鍾靈結合。
90後容德如(Catherine)說:「天氣、茶山的海拔土壤,以及茶藝師的沖泡技巧,三者缺一不可。」。其母做茶葉批發,她傳承家業外,當上「瑜茶舍」老闆娘給她最大的使命--是將茶藝重新branding。今日她手上的客戶是Four Seasons及Ritz-Carlton,從茶禪一味遊走至商業世界,Catherine以女性的柔韌為傳統茶行帶來新活力,引以為傲之外,也值得借鑒。
上環的傳統茶行,其林立的茶罐裝潢以至「老叔父」的壓場感,雖是格調一種,但對後生一輩總有份隔膜。到走入銅鑼灣誠品的「瑜茶舍」,開揚的格局配以台式文青風,又洋溢出小確幸的精巧。Catherine落戶誠品差不多3個月,就算港澳開關,但生意總是存在變數。「去年11月港人開始出埠,但入境的遊客不多,營業額一般。12月至1月是聖誕新年,生意又回升,幸好還有酒店客戶,整體業績還過得去。」
自12歲起,Catherine便獨自遠赴英國讀書,並於中央聖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修讀設計,只在長假期才回港與經營普洱茶批發的媽媽相聚。「大概15歲起吧,會跟媽媽到雲南西雙版納的茶山,學習採茶、炒茶等知識,漸漸了解茶葉的特性、沖泡技巧等。」
品茶青黃不接 為年輕化扭六壬
唸設計時,Catherine就已開始規劃茶的品牌包裝,力圖將茶藝年輕化。「因為老一輩的繼續飲,後生一代則只愛喝咖啡、紅酒,中間像有一個斷層,所以想將茶葉包裝現代化。況且傳統的茶莊,後生仔入到去不知從何入手,買完返家又不知怎泡,覺得茶藝要有系統地傳承,相當重要。」
在英國畢業後,Catherine做過短暫的設計工作,到2013年她還會兼職做茶,經常「打游擊」地往不同的展銷會擺檔,兼有固定的粉絲支持。其後被問及如何在展銷會以外找到『瑜茶舍』,讓她決心嘗試實體舖。鑑於租金高企,茶舍的選址在火炭的工廈區。「希望提供一個讓大家沉澱思考,喝茶的好地方。另外還舉辦各種與茶藝相關的工作坊及課程,希望吸引更多年輕人欣賞中國傳統茶藝文化。」
其實受到媽媽的薰陶,Catherine在20歲出頭便考獲內地的專業茶藝師資格,由茶藝的歷史、茶種、製茶的製作方法等作全面訓練。在火炭茶舍打穩基礎、積累起一批茶友粉絲後,就得誠品的垂青,邀請Catherine進駐尖沙咀分店。「開頭是拒絕的,一來租金是火炭舖的3倍,二來營業時間長,需要固定的人手,但看到那海景位又心動了,心忖火炭都有人來,這旺區應沒問題吧!」誠品店如都市的心靈綠洲,Catherine則作為茶藝師端坐吧枱前,以茶會友。
與四季及Ritz-Carlton 合作
Catherine經營的「瑜茶舍」走藝文年輕路綫,與傳統茶莊的行銷策略大不同。「譬如他們賣茶以斤或両計,後生仔沒有這個概念,所以我們用克,泡一次茶用5克或8克,一包100克的茶可飲多少次就心中有數。另外經營社交平台,吸引年輕一輩關注。」品牌成立不到10年,他們在茶藝界已贏得不少口碑。「試過有舊行家來試茶,乘機觀摩我們的經營手法,後來甚至搶走了我們的一個經理。結果那經理做了一個月就回來,說不適應那環境,還帶了那邊的一個同事過來。」
「瑜茶舍」曾舉辦不少茶藝活動,包括結合瑜伽、書法、古琴等元素,以提升品茶層次。除了喝茶買茶,他們也替一些大企業如國泰、馬會、Armani、Burberry做茶道培訓,連Four Seasons、Ritz-Carlton等酒店都慕名而來,成為她的客戶。「Ritz-Carlton是去年8月才簽的。其實他們找了好幾間茶莊開會、做presentation,到熟稔後才知我們本來排名不高,因為品牌較新,但聽完我們的理念後又最終選用。我說會教識你們同事如何沖茶,建議用甚麼水溫、手勢等,再跟客人講解,跟傳統紅褲子浸出來的茶莊經營不同。」他們亦曾與不少品牌合作,包括曾推出茶香系列的香水品牌Jo Malone,也是推廣茶藝的「良方」。
...................
水滾茶靚?泡茶大有學問
廣東人上茶樓飲茶,往往強調「水滾茶靚」,但Catherine說其實要視乎哪個茶種。「茶水比例、時間及水溫,泡茶不外乎這3個條件。作為茶藝師,茶葉的形態、幼嫩度,水注的粗幼高低、大力或轉圈沖,都影響茶的質感。譬如很幼嫩的碧螺春,就不宜用太熱的水泡,否則有苦澀味。」
Catherine指出,香港的水質屬中軟水形,不是鹼性水,故適合高香形的茶種如烏龍茶、綠茶、白茶等。「如果想茶質細滑,則要用鹼性水,譬如國內會用農夫山泉,但現在已有濾水機將水質改變。」至於茶藝師的功架,也是品茶的重點。Catherine說:「所謂『一泡水、二泡茶,第三四泡是精華。好的茶藝師,可以將第一泡至到最後一泡,茶沖出來要平均,甚至喝出茶中的糯米香、木香等複雜層次,就是茶藝師的技術了。」
﹏﹏﹏﹏﹏﹏﹏﹏﹏﹏﹏﹏﹏
圖片:馮柏偉攝、被訪者提供
作者:馮柏偉
責任編輯:黃鑑江
▲ Catherine經營的「瑜茶舍」走藝文年輕路綫,「瑜既有美玉之意,亦有茶道中療癒心靈的作用。」
▲ 尖沙咀誠品的「瑜茶舍」,窗明几淨,儼如都市的心靈綠洲
▲ 品茶有一定的儀式感,如這三根手指寓為三龍,茶杯作鼎,是為「三龍護鼎」。
▲ Catherine走訪內地的茶山,從種茶到製茶,她都深入了解。
▲ Catherine於中央聖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修讀設計,後來投身茶藝市場,為茶道注入新活力。
▲ Catherine與經營普洱茶批發的媽媽Lily感情要好,Lily表示:「批發給茶行都是幾十斤的賣,初頭會覺得女兒交易的茶量少,『幾時先賣得晒?』,及後才知這是新的行銷方法。」
▲ Catherine曾與茶香系列的香水品牌Jo Malone合作,開拓不同茶文化的可能性。
▲ 受法國政府邀請,參加2016年的Vinexpo香港酒展,講解葡萄酒與普洱茶相似之處。
▲ 「瑜茶舍」茶罐的簡約包裝,都是Catherine設計,「想色調和字款內斂一點,不要喧賓奪主,茶才是主角。」
▲ Catherine常與不同的高價品牌合作,圖為她出席卡地亞的品茶活動。
▲ 茶的種類甚多,茶藝師泡茶,要視乎茶水比例、時間及水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