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關回鄉記

評論 2023/01/28

分享:

分享:

香港與內地於月初實施首階段免檢疫通關,因為工作需要,我於本月10日一早就登上飛往上海的航班,作為在香港從沒有被感染過的「決賽圈」選手,下定被感染的決心,開啟了忐忑不安又滿懷期待的通關返鄉之旅。

內地感染那麼嚴重,可以回去嗎?這恐怕是每個期待回內地的香港人最擔心的問題。在香港飛往上海的航班上,我全程佩戴口罩,連口水都沒有喝;為了降低一切風險,上海的全部行程我都請朋友安排車輛接送,從上海回安徽的高鐵亦買了商務艙,盡量減少不可控制的高密度人群接觸。

內地「陽康」者眾 漸成免疫屏障

在每一場與朋友們的聚會聚餐中,在脫下口罩前,我都會先問一個問題:「陽康」(陽性康復者簡稱)一周以上的請舉手,結果出乎意料,幾乎100%都是「陽康」,偶遇個別自稱未感染的朋友,說身邊的人全感染了,但自己沒有出現過症狀,而被其他人公認為無症狀感染者。多日以來,我的感覺良好,身邊已經「陽康」的朋友們,仿佛一道道免疫屏障,阻隔了我被傳染的可能性;以目前內地的社會面情況看,只要我不在人多密集的場所脫掉口罩深呼吸,所謂的「感染風險」應該很低。

為甚麼內地傳播的速度如此之快?短短半個月的時間,幾乎所有認識的人都已被感染,令西方世界乃至世界衞生組織覺得不可思議,甚至有陰謀論者認為,中國內地早已大面積爆發。我在內地與朋友們討論過,很多人都覺得是在取快遞和外賣的時候被感染的,甚至有人說,開門取快遞時,他和快遞員都沒有戴口罩,感覺一陣風吹來,沒多久人就不舒服了。

正是由於內地特殊的物流服務生態模式,快遞外賣等配送人員的流動性很大,導致病毒傳播的速度和效率被極大地提升,加上多年的防控效果好,人們的防護意識變得薄弱,才導致了大面積快速傳播感染的局面,並且都是在12月底前感染的。在內地期間,大家如果不點外賣、不收快遞,相信可以更進一步降低感染機率。

倡核酸改快測 加快過關降成本

回看香港的疫情狀況,每日少則數千、多則以萬計新增感染者,好處是可以控制感染及重症人數,平衡醫療資源,尤其是重症監護的壓力;但缺點是戰綫長、時間久,社會成本也不低。熬到今日,與內地已免隔離恢復通關,在親眼看到、感受到內地的疫情現狀後,我建議香港的步伐可以邁得更快一點,毋須再對內地疫情心存恐懼,尤其是毋須再進行48小時內核酸檢測,改為抗原快測、快速測溫、健康申報等即可;往返兩地要花150元進行一次核酸,對基層百姓來說也是時間成本和經濟負擔。

我們常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不論有沒有疫情,未來的香港依然需要新一代香港人探索內地新機遇,並投入其中,成為新時代連接中國內地和世界的橋樑!通關了,新的一年,希望大家能多回內地走走看看!

由於內地特殊的物流服務生態模式,快遞外賣等配送人員的流動性很大,導致病毒傳播的速度和效率被極大地提升。(中新社資料圖片)

撰文 : 耿春亞 在港內地畢業生聯合會主席

欄名 : 評論

緊貼財經時事新聞分析,讚好hket Facebook 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