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不可失

副刊版 2023/01/31

分享:

分享:

農曆新年祝賀語,除了那些傳統習俗例牌四字吉語外,我特別喜歡那些佻皮貼地的祝福語,早年有「不勞而獲」,但那是太美好的夢想了,美好得有點太着數、太貪心,故我會改良一下,祝人「少勞多得」或「事半功倍」,起碼有點付出,不算太貪心。

今年,我祝福人「build肌成功」,由衷地希望對方「積穀藏肌」,皆因中年之友,三十歲打後,肌肉開始流失,四字頭開始,肌肉每十年流失八個點子,大腿的肌肉若沒有定期運動,更會每十年減少一成至一成半。隨着年紀增長,減下減下,就會逐漸演變成「肌少症」。

人生下半場,no肌no play,大家必須着意build肌。一般人以為跌倒才是肌肉減少的徵狀,故一日未跌過,都以為自己肌肉量無問題。其實,要去到行動不便、容易跌倒才注意build肌,已經太遲,甚至無肌可build了。有些日常生活的身體小變化,正顯示肌肉已悄悄流失。例如最不容易察覺的肌少警號是:

一、手部握力下降。若發現拿重物、單手提水壺倒水、打開罐頭、扭毛巾等有難度或容易扭傷,那就說明肌肉開始流失,導致上肢無力的現象發生。

二、平地走路開始緩慢,八秒內無法走完六公尺。

三、從坐姿起身需要靠物件(如扶手柄)借力,又或上樓梯容易無氣無力。有些人出現以上問題,以為只是關節退化,但關節退化、肌肉流失和骨膠原蛋白流失,是互相影響的問題。

至於如何build肌?明日續談。

撰文 : 利嘉敏

欄名 : 攻關女子

緊貼財經時事新聞分析,讚好hket Facebook 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