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
日揆外訪玩火 恐禍及亞太和平
日本是今年國際七大工業國組織(G7)的輪值主席國,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上月初出訪各成員國,最後一站是美國,並與美國總統拜登會面。在訪問期間,岸田文雄毫不留情地指摘中國在亞太區不守國際規矩,破壞區內秩序,對日本及其鄰國構成相當大的威脅。並說此行之目的是希望與歐美各國聯盟,合力制衡中國勢力崛起。
與歐美多項協定 把日推向危牆下
在這次訪問行程中,岸田文雄與歐美國家達成的多項協定,形同玩火:
1、與英國簽署軍事合作協議,容許雙方在對方國家駐軍;
2、申請加入北約組織,成為西方國家在亞洲的打手;
3、與美國多方面合作,獲取美方的先進武器、尖端科技(包括6G、AI、太空、生物科技等)的使用權;
4、拜登和岸田在核武器問題上達成協議。
筆者認為,岸田的外交行為把日本推向危牆之下。首先,從歷史角度看,二戰末期美國發射兩枚原子彈攻擊日本,落在長崎和廣島,造成近百萬人死傷;然而岸田文雄卻把家仇國恨拋諸腦後,主動靠攏美國,相信有良心的日本國民,對岸田文雄這種向歐美搖尾乞憐的行為,都會極之反感及失望。
表態軍費倍增 勢得罪鄰國
在軍事方面,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企圖雄霸亞洲甚至乎全世界,揮軍侵略中國、韓國、菲律賓等國家,造成亞洲各國生靈塗炭、家破人亡,死傷無數,每次回想這段歷史,都令人痛入心脾;戰敗後日本投降,並簽下和平條約,承諾永遠不會再為攻擊設軍,以及把軍費上限設於GDP百分之一,以作自衛防禦之用。
然而,在訪問中岸田文雄公開表態,指日本會把軍費倍增,而且並不限於防衞用途。如此難免會得罪亞洲其他國家,令諸國擔心日本有朝一日可能會重蹈覆轍,再次出兵到處侵略。
倘加入北約 戰爭風險大增
從地緣政治角度看,岸田文雄在美國報章撰文,高調提出中國威脅論,聲稱「今天的烏克蘭,可能是明天的亞洲」,並危言聳聽指中國大陸將武統台灣,威脅印太安全,因此他建議日本加入北約,引入歐美軍事力量以制衡中國;但前車可鑑,且看俄烏戰爭的起源,便是俄羅斯極力反對烏克蘭成為北約成員,恐防以美國主導的北約軍事勢力不斷東移,對國家造成威脅,最終在屢勸不爽的情況下,俄羅斯才決定出兵攻打烏克蘭。
由此推測,如果北約駐軍在日本,對中國便造成嚴重挑釁,一旦任何一方擦槍走火,另一場戰爭便會在亞洲發生;所謂「鷸蚌相爭,漁人得利」,倘若亞洲爆發戰爭,最大的得益者當然是美國,而岸田文雄就是「累街坊」的始作俑者。
影響亞洲經濟前景 損人不利己
從經濟角度看,亞洲人口是歐洲人口的一倍以上,市場龐大,而且科技力量急升,基建設施日趨完善,所以有經濟學者非常看好亞洲前景,預測其發展將會很快超越歐洲。今次岸田文雄「引狼入室」,欲借助歐美軍事力量遏抑中國,將會令到亞洲區內形勢更加緊張,這難免會影響企業在區內的投資意慾,此做法損人不利己,只會大大加重日本及歐美現時發展緩慢的經濟之壓力。
岸田文雄反華旗幟鮮明,不過筆者認為,在現時亞太區的地緣經濟發展勢態之下,岸田文雄欲借力打擊中國的如意算盤,未必能夠打得響;反之,筆者認為他是鋌而走險,罔顧國民安危,把國家押作賭注,最終可能會一敗塗地,輸得血本無歸。
根據日本「每日新聞」去年12月的民調顯示,岸田文雄的內閣支持率已跌到25%。岸田文雄刻意透過這次外訪,向國際宣揚日本反華政策,企圖激發國內民粹主義,以提升自己的民望,但恐怕他的計謀難以得逞,最終甚至會賠上自己的仕途。
▲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早前外訪,刻意向國際宣揚日本反華政策,企圖激發國內民粹主義,以提升民望,惟恐怕計謀難以得逞。(法新社資料圖片)
撰文 : 黃錦輝 立法會議員、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外務)、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副會長
欄名 :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