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緣風險頻仍 半導體業持續逆風

評論 2023/02/03

分享:

分享:

半導體行業問題已從供應轉向需求。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製造商台積電(TSMC),最近發布了2022年第四季營運報告,並對2023年的前景持謹慎態度;同時,由於出口和投資疲弱,台灣上季GDP按年收縮0.9%。企業收入增速見頂、毛利率下降、資本支出延遲等問題,都是半導體行業和全球科技周期面臨的挑戰,這個趨勢再次印證亞洲科技行業將持續在去庫存周期中掙扎。

企業疫後更謹慎 消化庫存時間增

自疫情爆發以來,旺盛的半導體需求一度使台積電的季度收入擴大一倍至200億美元;然而,現在情況出現了變化,台積電去年第四季的收入(以美元計算)按季下降1.5%,並預計今年第一季收入將繼續按季收縮14%。

台積電收入下降,有兩個方面的原因:第一,疫情導致供應鏈受阻後,企業更加謹慎地轉向「以防萬一」(just-in-case)的商業模式,消化庫存的時間比以前更長,截至2022年10月,台灣企業存銷比從71%的平均水平上升至86%。

高利率抑需求 芯片新定單續低

第二,高利率抑制全球消費類電子產品的需求,芯片製造商的新定單數量持續低迷,這一點從台灣出口按年增速下降18%、出口定單按年下降24%也可以明顯看出。需求疲弱是影響台灣半導體製造商收入的決定性因素,另外原材料價格上漲、研發競爭更加激烈及海外擴張力度加大等因素,也會導致企業投入成本上升。

減投資削增長 「友岸外包」增成本

台積電預計,其今年第一季毛利率將從去年的59.6%,下降至53.5%至55.5%左右;對於製造低端或其他類型產品的芯片廠商來說,情況可能會更加艱難,例如記憶體製造對科技周期更為敏感,這可能是台灣和韓國2023年芯片出口的差異化因素。

在投資方面,台積電在2022年將資本支出削減至360億美元,低於最初預期的400億至440億美元,到今年資本支出可能進一步下降到320億至360億美元。推遲投資有助半導體製造行業控制產能,以緩衝需求疲弱帶來的影響,但這也意味着行業的增長速度將低於過去幾年。

盡管各國政府都在大力補貼資助晶圓廠擴大規模,但能夠在多大程度上緩解高企的成本尚不確定;由於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有增無減,為了緩衝可能出現的制裁風險而新出現的「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趨勢,將增加芯片製造成本。

半導體行業是現代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這並不意味着半導體不存在周期性的逆風。短期來看,半導體行業面臨的壓力很大,科技周期只可能在2023年下半年或以後才會轉向回升;中國內地重新開放可能會提供一些助力,但無法抵銷全球需求疲弱的拖累,曾經蓬勃發展的半導體行業,可能在今年萎縮5%至10%;不過,用於汽車和人工智能的高性能運算(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HPC)芯片,需求仍具韌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智能手機銷量下滑帶來的壓力。

長期來看,芯片行業前景依然樂觀,因為未來的科技需求只會更加旺盛,但需要密切關注地緣政治風險增加,以及是否會出現大量產能過剩。對於台積電等高端芯片製造商來說,掌握技術優勢至關重要,同時其他公司面臨的競爭可能會更加激烈。

長期來看,芯片行業前景依然樂觀,因為未來的科技需求只會更加旺盛,但需要密切關注地緣政治風險增加,以及是否會出現大量產能過剩。(中央社資料圖片)

撰文 : 艾西亞(Alicia García Herrero) 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

欄名 : 評論

緊貼財經時事新聞分析,讚好hket Facebook 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