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
吞口水濁親
副刊版
2023/02/08
和老友相聚,以前話題是哪裏有好玩、好食、好睇、好買的地方,但今時不同往日,以下就是我們一班姊妹近日的對話—
A:「依家食嘢要小心啲,好容易嗆親。」B:「係呀!我有時食嘢會落錯格!」C:「依家一粒飯都會落錯格。」D:「唔使食嘢,我近排吞口水都會濁親呀!」眾人異口同聲:「係呀係呀!我都係咁呀!吞口水都會濁親!」D:「仲以為得我係咁添!」眾人:「原來大家都咁!」七嘴八舌,恍如同是天涯淪落人。
容易落錯格或濁親,是因嚥下機能(即吞嚥食物的能力)下降,是中年人士很普遍的情況。這會造成「誤嚥」,若頻率持續出現,表示嚥下機能開始衰退。在平常生活中,我們身體有甚麼變化能顯示這項機能退化呢?
一、進食/喝水經常會哽嗆;二、易被自己的口水嗆到;三、吞大藥丸開始有困難或害怕;四、吃飯後有時會出現聲沙;五、喉嚨比以前多痰;六、男性原本的喉結位置(通常位於第五頸椎與第六頸椎之間)比以前下降了。
以上情況若開始出現,或許是嚥下機能退化的徵兆。落錯格即是食物/液體/口水進入了氣管,或有一些情況是食物/液體/口水正在往氣管進入,但在聲帶入口卡住,此狀態叫「喉頭流入」,於是身體會立即啟動自然的防衞反應,即是意圖靠哽嗆或咳嗽把入侵物咳回去,藉以保護氣管和肺。
容易/差點落錯格這情況,在四十歲以上的人開始出現得頻密,因為喉嚨裏頭的肌肉開始退化,影響了吞嚥機能。(三之一)
撰文 : 利嘉敏
欄名 : 攻關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