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
長者久咳未癒 照肺發現嚴重冠心病
冠心病可說是「隱形殺手」,症狀並不明顯。一位七十多歲的男長者,因長時間咳嗽而照肺,才無意中發現自己患上冠心病,需要立刻接受治療。
這位七十多歲、有吸煙習慣的男長者,同時有數十年的糖尿病病史,是冠心病的高危一族,可是一直都未有正視心臟健康。直至他近月久咳不癒,影響睡眠,白天時總是沒精打采,食慾不振。老伴見他情況愈來愈差,便帶他看家庭醫生。醫生認為他肺部可能受細菌感染,有發炎,於是處方抗生素及其他紓緩症狀的藥物,同時亦建議他做肺部電腦掃描,仔細看看肺部情況。豈料,報告指出,這位病人不但有肺氣腫、支氣管擴張和纖維化,無意間亦被發現心臟的3條主要血管有非常明顯的鈣化,建議他到心臟科作進一步檢查。
行斜路胸口緊是先兆
其後,心臟電腦掃描亦顯示這位長者的心臟3條血管都有不同程度的閉塞,而且情況頗為嚴重。他大為震驚,因為過去一直都有做基本的身體檢查,亦有做過心臟超聲波,當時未有發現心臟有任何問題。
香港港安醫院(司徒拔道)心臟科顧問醫生盧家業指出:「心臟超聲波是其中一種檢查心臟健康的方法,主要是看心臟結構,例如心臟有沒有肥大、形狀等等、心臟泵血功能、心瓣有沒有閉合不全或狹窄,至於心血管的阻塞和收窄程度,是無法顯示的。」
其實,這位病人的冠心病也並非毫無徵兆。病人指平時回家要行斜路,近幾年上斜行幾步路已會喘氣,胸口亦有「少少緊」。不過,由於他只要休息一會便沒事,因此置之不理。盧家業續指,輕微的冠心病可以完全沒有症狀,即使嚴重,不少病人的症狀亦不明顯,很多年輕的冠心病病人做運動時胸口痛,才懷疑自己有心臟問題來看醫生。他提醒,如果平時無症狀,但一做運動就出現胸口痛,必須立即求醫,作詳細的檢查。
高危一族造影檢查
至於已出現胸口痛、氣喘,而且又屬於高危一族人士,例如年紀大、有血壓高、糖尿病等長期病患。如果病人想了解自己有沒有冠心病,可接受運動心電圖、心臟電腦掃描等檢查。如果初步確診冠心病,最標準的方法仍然是心導管檢查,在病人腹股溝或手腕處置入導管直達心臟進行造影檢查。
而常聽到的通波仔,即「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利用心導管將氣囊連支架撑開阻塞的心臟血管。醫生完成通波仔手術後,為了防止血管再度收窄,一般會在病變部位植入呈網管狀的支架,支撑剛擴張的動脈血管。支架的構造特殊,表面附有藥物塗層,可有效減緩血管內壁細胞增生。
---------------------------------
心臟定期檢查
如果有高危因素或出現症狀等,最好諮詢醫生意見,並作定期檢查:
心電圖:透過貼於皮膚上的傳感器,檢測心臟跳動時產生的電訊號和心律,這是心臟的基本檢查。
運動心電圖:在醫生監測下,受檢者在跑步機上跑步並進行心電圖檢查。目標是檢視受檢者在心臟負荷增加的情況下,其心肺功能、血壓及心電圖的變化。
心臟超聲波:可顯示心臟的結構,例如心臟有沒有肥大、形狀等、心臟泵血功能、心瓣有沒有閉合不全或狹窄。
心臟電腦掃描:透過不同角度的X光,為醫生提供受檢者心臟結構、心瓣、心血管等狀況。
心導管檢查:以微創介入方式了解受檢者心血管狀況。受檢者需接受局部麻醉,然後醫生在腹股溝或手臂將導管置入到達心臟進行檢查。如有需要,病人需要接受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手術(即「通波仔」)。
作者:李越樺
責任編輯:周美好、李越樺
▲ 高危一族如血壓高、糖尿病等長期病患,最好定期作心臟檢查。(iStock)
▲ 曾有長者因長時間咳嗽而照肺,才及早發現自己患上冠心病。(iStock)
▲ 冠心病患者可接受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手術(即「通波仔」)。(iStock)
▲ 港安醫院心臟科顧問醫生盧家業指輕微的冠心病,可以完全沒有症狀。(受訪者提供)
▲ 心電圖可檢測心臟跳動時產生的電訊號和心律。(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