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
重啟遊港潮
中港通關,已陸續有內地朋友發一些重遊香港的見聞。也有各種詢問,譬如三月份國際戶外音樂及藝術節Clockenflap及七人欖球賽時在不在香港,以至三年不見的香港,有甚麼好地點可介紹等等,證明南下香港遊還是會有一個反彈期。
由於常接觸的較多為上海、北京朋友,察覺到他們香港之旅的目的地選擇,和廣東省朋友頗有不同。北方友人特別愛找好吃和好逛的小店,而且愈地道愈好。可能廣東省來客,吃慣廣東菜,對香港食店不會有太大驚喜。而發現,一些北方朋友他們找的食店,深水埗的、油麻地的,有些甚至我自己也不常去。在他們筆記中,各自有一趟香港美食行程,說每次到香港就是依路綫吃一遍才算來過。仔細到譬如去天后,要吃個腩麵後到旁邊打包隻雞,再去買燒臘,最後甜品全套。
就是說,對於這層面的客路而言(相對中產,多出國經驗),他們已遠非為了觀光而到港,重複遊港的理由,反而是某些獨特的親身體驗,譬如吃,或者參加一些大型活動,以至於行山,這和十多年前初識他們時極為不同。當時到香港沒太多次,他們還是爆買及去一些典型的景點為主。
有一個恒常出現的吃的主綫,不知旅發局可如何優化,就是他們對大牌檔和政府街市樓上熟食中心,確實情有獨鍾(去著名食店他們也消費得起)。而香港地,這種綠檔口大牌檔則買少見少(現主要推介他們到深水埗)。熟食中心方面,北角、銅鑼灣、深水埗到香港仔的各有吸引,但衞生條件和指示真有待改善,其實廁所水平是最直接的城市文明象徵。或許你說內地都是這水平,沒錯,甚至更差。但別的城市的吸引力,不正就是來自因有這種自己城市缺失的東西嗎?
撰文 : 李照興
欄名 : 中國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