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變「半球化」 華須亮鮮明旗幟

評論 2023/02/28

分享:

分享:

當今的世界秩序,主要產生於上世紀的二戰結束。在二戰末期,美英蘇三國領袖在蘇聯的度假勝地、黑海邊的雅爾塔,召開了著名的雅爾塔會議(Yalta Conference),確定了徹底打敗德意日法西斯的戰略,基本確定了戰後各方的勢力範圍,為二戰後的世界秩序奠定了基礎。

二戰後的世界秩序,雖然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存在以美蘇為首的東西方冷戰,存在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為核心的西方陣營和以華沙條約組織(Warsaw Treaty Organization)為核心的東方陣營,但大體而言,在全世界範圍內,美國為首的西方集團相對蘇聯為首的東方集團,在各方面佔有一定的優勢,是國際秩序的主導者。

美獨大建全球秩序 黨同伐異

特別是在1991年底,以蘇聯解體為標誌,美國領導的西方集團在冷戰中取得完勝,蘇聯領導的東方集團瓦解,世界也從美蘇兩極格局,進入了美國一家獨大的新局面。

大致而言,美國領導世界主要是通過幾個工具進行。政治上,主要是通過聯合國(United Nations)及其相應的一系列規則、協定,美國通過影響甚至操縱聯合國通過各種決議,以控制及影響其他國家和世界;金融上,主要是通過布雷頓森林會議建立的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金融體系(Bretton Woods system),輔以世界銀行(WB)、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等一系列組織和相應的規則、制度,基本控制了全球金融的核心,雖然美國在1971年拋棄了布雷頓森林會議確定的美元與黃金之固定匯率制度,拒絕履行外國政府或中央銀行可用美元向美國兌換黃金的義務,一度令美元受到打擊,但旋即通過將石油與美元掛鈎,恢復了美元的全球貨幣地位;貿易上,主要是通過布雷頓森林會議框架下建立的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ATT),這個協定的75個簽約國與歐洲共同體(European Community),在1995年共同創立了世界貿易組織(WTO),統一協調、規範全球貿易;軍事上,主要是通過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這個美國領導的軍事聯盟,在全球黨同伐異,打擊敢於不聽美國指揮的國家。

隨着近年中國崛起和美國實力下降,美國對這個自己一手建立的全球體系之掌控力逐漸不足。聯合國方面,由於安理會5大常任理事國裏,美國與中俄意見的分歧日見明顯,美國已經愈來愈難以隨心所欲按自己的想法通過決議;金融方面,美國濫用美元的全球霸權地位,動輒制裁、打壓其他國家,致使相當多國家對美元的信心下降,美元地位逐漸衰落;貿易方面,美國不尊重世貿組織,從自身利益出發,濫用國內法,用各種名義打擊被認為損害其利益、威脅其霸權的國家,例如濫用國安概念,捕風捉影制裁中國高科技企業,拒不執行世貿組織裁決等,導致對世貿組織的影響力下降;軍事方面,雖然美國的軍力仍然強大,但美國只考慮自身利益的行為,例如在俄烏衝突中,不考慮歐洲利益,逼迫歐洲放棄俄羅斯平價能源、改用美國高價能源等,必然造成盟友的離心離德,損害北約(NATO)的團結。

面對美國在全球體系影響力下降的局面,美國由前總統特朗普政府開始,不斷採取「退群」的辦法,退出認為不能滿足其訴求、對其有限制的組織,例如退出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等;到了現任拜登政府,美國又轉而熱衷於拉幫結派,組織盟友圍堵中國,例如美日印澳四邊安全對話(QUAD)、澳英美三邊安全協議(AUKUS)等。

近年影響力跌 「退群」搞小圈子

從美國的行為看,美國似乎正有意識地推動世界走向分裂,從過去的全球化退向「半球化」,簡單說就是美國脫離或盡量癱瘓無法控制的全球組織,哪怕這些組織過去是由美國牽頭建立的,轉而建立更能服務其利益的小團體、新組織。

美國近年努力推動產業鏈離開中國、回流美國,就是典型的反全球化行為。在經濟全球化期間,跨國公司在全球尋找最有效率的生產地,造成了產業鏈向中國集中的現象,現時美國出於一己之私,為了打擊中國的發展,寧肯承受更高的成本,也要推動產業鏈離開中國;寧肯失去高科技的市場,也要打擊中國高科技企業。其背後的邏輯就是,只要美國認為「半球化」、搞小圈子有助於維護其全球霸權,美國就會毫不猶豫地拋棄團結、製造分裂。

美國近來不斷地給俄烏衝突運送武器、添加燃料,同樣是基於上述的邏輯,俄烏之戰雖然造成了大量的民眾流離失所、生靈塗炭,但是有助於打擊俄羅斯,也有助於削弱歐盟,將歐洲的資金和產業趕向美國,美國還可以向歐洲高價售賣天然氣牟利;戰爭對其他國家不利對美國則短期有利,所以盡管不斷有反戰、反對美國繼續軍援烏克蘭的聲音,但美國仍然我行我素。

對美國來說,一方面要盡全力維護其全球霸權,另一方面美國現在的實力又不足以掌控全球;兩方面平衡的結果,搞自己能控制的小圈子、「半球化」就成為美國的必然選擇。

京為正義發聲 推人類命運共同體

面對美國這種不願承擔應盡的領導責任,為了一己私利破壞現有秩序、拉幫結派,給全世界帶來不安定的行為,中國可能需要改變過去習慣的低調做法,旗幟鮮明地說出自己的意見,讓世界知道中國的立場、中國的建議。

中國不光要反對美國的錯誤做法,更重要的是,中國要給出自己的方案,讓世界有個更好的選擇。

2月24日,中國外交部發表了「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旗幟鮮明地提出了俄烏衝突的中國方案,就是要停火止戰、啟動和談,這個方案與美西方堅持要打敗俄羅斯的方案大相徑庭,給早日結束戰爭、減少人民傷亡、恢復經濟、恢復秩序提供了另一種更現實的可能。

美國如日中天的時候,推動世界走向全球化是為了其自身的利益;現在美國實力下降了,搞「退群」、產業鏈重組、「半球化」,同樣是為了美國的利益。

然而,但世界是世界人民的,不能只為美國一家的利益服務,世界應該有個公正的秩序,讓大家都得到發展。中國的經濟規模已經是全球第二位,也應該擔起自身的責任,為所有追求平等正義的國家發聲,推動世界形成一個大家共同和睦發展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共建人類的美好未來作出貢獻。

隨着近年中國崛起和美國實力下降,美國對自己一手建立的全球體系之掌控力逐漸不足。(路透社資料圖片)

撰文 : 楊玉川 華大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行政總裁、香港金融管理學院客座教授

欄名 :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