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採用AI服務 優勢風險並存

評論 2023/02/28

分享:

分享:

人工智能(AI)聊天機械人ChatGPT近期在全世界引起了極大關注,全球用戶數量在短短的64天內,突破了1億大關,成為史上「上客」速度最快的消費級應用程式。GPT全寫是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所謂「Transformer」其實是Google在2017年發表的開源底層技術,ChatGPT的開發公司OpenAI在這技術上面,進一步發展出GPT-3這個人工神經網絡,不但可以聊天和對答解惑,也可以寫程式、論文、劇本、詩歌等,配合第三方程式更可生成圖像,已具備「通用人工智慧」(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的雛形。

ChatGPT使用了自然語言處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和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技術構建,透過學習大量文本資料,建立了一個深度神經網絡,能夠根據用戶的輸入和上下文生成文本。此外,它也使用了一些預先訓練的模型如GPT-3,以提高學習能力,透過不斷學習和改良,它能夠生成更準確和自然的回答。

ChatGPT崛起 如何規管惹關注

這項技術有望改變我們現在的生活模式,使很多工作變得容易,也有可能取代很多工種,例如內容創作、市場分析、法律文書、教育、財務、會計、客戶服務等行業;企業生態也肯定會有重大的改變,上月Amazon、Microsoft和Google分別宣布裁減1.8萬、1萬及1.2萬名員工,筆者相信這些企業今後都會專注發展AI業務。

ChatGPT的快速崛起,也引起了美國立法機關的關注,如何規管這項新科技,成為立法機關的最新課題。有業界人士擔心,ChatGPT有機會提供錯誤的資料或偏向性的意見,從而對用戶及社會造成重大影響;有學者也批評,這種科技是鼓勵學生公然抄襲、阻礙積極學習的「機器」,甚至是令全球人類低智化的不良工具。

雖然AI沒有實體,日後卻大有可能透過對答,影響用戶的認知或行為,將影響伸延到現實世界,故業界和學術界的憂慮並非空穴來風。

先進技術個人化 科企首要挑戰

然而,筆者認為,有一個更為迫切的問題需要立即解決。使用ChatGPT的用戶通常會發現,它對不同使用者均提供十分類近的答案,因此筆者認為,把這種先進技術個人化,將成為科技公司的首要挑戰。

企業往往希望在熱潮退卻、或新競爭者出現之前,在市場上站穩腳,然而將用戶使用經驗個人化,需要收集和分析大量用戶數據,因此用戶在使用這些AI服務時,便需要謹慎,例如處理複雜工作時,用戶需要提供更詳細和具體的要求,才能得到理想的結果。

公司免洩露資料 宜制定守制

而且,隨着時間的推移,用戶輸入的數據將會累積,無論是用字、語氣或內容等,都會被記入大數據中,並為AI所用,將來的用途或會對個人造成長遠影響,值得深思。

在企業層面,公司亦需要更加謹慎,如果公司員工因工作關係,將公司數據上傳到AI,這些數據可能成為大數據的一部分,變相洩露公司資料,造成不堪設想的影響。因此,筆者建議企業應開始制定在工作中使用AI服務的守則,讓員工使用新技術時有所依據。

不瞞大家說,筆者也是利用ChatGPT為這篇文章作修補校正,確實方便。

近日ChatGPT快速崛起,惟有學者批評,該AI聊天機械人是令全球人類低智化的不良工具。(路透社資料圖片)

撰文 : 李治緯 香港科學園科培網絡會長、創科未來成員

欄名 : 創科未來

緊貼財經時事新聞分析,讚好hket Facebook 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