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
優化稅務營商環境 平衡社會訴求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剛發表的財政預算案中,就2022/2023年度的預計赤字向上修訂為1,398億港元,較去年原先預計的563億港元赤字,超出1.5倍之多。
自新冠疫情以來,香港由2019/2020財政年度開始,已經有3個財政年度出現財政赤字,陳茂波預計,來年仍會繼續錄得赤字。有市民擔心,香港會否出現結構性財政赤字,亦有人關心特區政府的理財方法,是否符合《基本法》內「量入為出」的原則;然而,根據陳茂波的中期估算,整體開支將會逐漸下降,約佔本地生產總值22%,而政府收入則會逐步上升至本地生產總值的23%。換言之,只要本港經濟盡快回復正常增長,預計未來將可復見盈餘。
消費券退稅「減甜」 免增財政負擔
特區政府的財政儲備由2019/2020財政年度的11,331億港元,減少接近30%至2022/2023年度最新估算的8,173億港元,難免令近日社會上有不少人士估計,部分財政措施將會收緊。推出新一輪5,000港元消費券計劃,一方面回應了部分市民及團體的期望,另一方面亦有助鞏固復甦中的經濟。
除了消費券金額減半外,其他紓困措施,如利得稅、薪俸稅及差餉寬減上限等,均較往年減少。隨着經濟逐漸好轉,我們同意當局逐漸減少「派糖」,鼓勵市民及企業透過更有效的市場機制,分配社會資源,避免增加政府的長期財政負擔。
除了短期紓困措施,我們亦樂見財政預算案提出了若干措施,優化本港的稅務及營商環境,配合去年施政報告中「搶企業、搶人才」的發展方向。
在現時的稅例下,香港納稅人開發知識產權所產生的收入,一般全數須在香港課稅。我們歡迎預算案建議引入「專利盒」稅務安排,對通過研發活動而產生的合資格專利利潤,提供稅務寬減,給予納稅人更多誘因積極研發具價值的知識產權,落實國家於2021年提出的《十四五規劃綱要》中,發展香港成為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的方向。
引專利稅務寬減 配合國家發展
另外,國際稅務環境競爭激烈,業界一直期望特區政府檢視有關法例,方便在外地註冊的公司,將註冊地遷至香港,吸引更多外地投資者,透過本身已經在外地開設的公司在本港進行業務,減低稅務成本。我們樂見當局接納以上業界建議,為香港締造更有利的營商條件。
建立先進及更全面的電訊基建,對經濟發展甚為重要,我們樂見政府採納業界的建議,在預算案中建議,電訊網絡營辦商就將來投得的無綫電頻譜而須繳付之頻譜使用費,將可獲稅務扣除。
除了以上業界近年積極向政府爭取的措施外,陳茂波亦響應行政長官李家超在去年施政報告中提倡「以結果為目標」的概念,適時優化稅務措施,確保能夠產生預期的理想效果。
降首置印花稅 確保市民「獲得感」
例如社會上有意見希望政府能幫助減輕一般家庭首次置業的負擔,陳茂波在財政預算案中提出,調低中小型單位的首次置業印花稅,並即日生效,同時建議檢視現行適用於基金及附帶權益的稅務優惠措施,以及完善飛機租賃稅務優惠制度。
以上建議可確保有關稅務措施落實執行之後,特區政府可以繼續監督其進度和成效,並適時改進,確保能夠讓市民和企業得到「獲得感」,切實感受到施政成果為他們帶來裨益。
此外,陳茂波亦宣布,香港將由2025年起,落實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制定的國際稅務改革「BEPS 2.0」方案中,對大型跨國企業集團實施全球最低實際稅率,以及落實本地最低補足稅;陳茂波也提及,特區政府將於下月中提出優化建議,就關於處置股權權益的本地收益是否需要課稅,提供更明確的指引。
上述做法可以提高本港稅務的透明度,提升香港的稅務競爭力,有助吸引國際投資者在港營商,並預早為新法例做足準備。
(本文中的觀點僅代表作者的個人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安永全球機構或其成員機構的觀點。)
▲ 隨着經濟逐漸好轉,政府今年雖然續派消費券,但金額減半,是鼓勵市民透過更有效的市場機制,分配社會資源,避免增加政府長期財政負擔。(資料圖片)
撰文 : 何耀波 安永稅務及諮詢服務有限公司金融服務香港稅務主管
譚志雄 安永稅務及諮詢服務有限公司合夥人
欄名 :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