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經濟復甦初定 提防外圍風險

評論 2023/03/07

分享:

分享:

自去年10月底新一屆中共中央領導班子形成後,在多種利好政策以及快速放寬防疫政策的刺激下,股市出現了一輪急速上漲。不過,市場情緒獲得大幅提振後,由於經濟數據的好轉尚不明顯,市場主體對於前景的信心再趨謹慎,觀望氣氛蔓延,股市也進入調整。

PMI飈升 反映經濟強力反彈

國家統計局上周三(3月1日)發布反映最近經濟狀況的2月採購經理指數,其中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2.6%,比上月上升2.5個百分點,為2012年4月以來最高,顯示製造業的復甦相當有力;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6.3%,比上月上升1.9個百分點,為2020年11月以來最高。

較多反映中小企業經營狀況的2月財新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錄得51.6%,較1月上升2.4個百分點,自2022年8月來首次高於臨界點,為2022年7月以來最高;2月財新中國服務業採購經理指數報55%,按月上升2.1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高於50的擴張水平,並高於53.7%的長期平均值。

從趨勢上看,國家統計局和財新的2月採購經理指數變動方向,都指向了經濟強力反彈,在市場主體仍對經濟前景好轉半信半疑的情況下,出乎意料的強勁數據說明,經濟好轉不是只停留在想像中的空中樓閣,而是確確實實正在成為現實,基本證明疫情防控措施的放鬆以及一系列刺激經濟政策,產生了較好的刺激經濟效果,證實了「刺激經濟政策改善帶來經濟改善」的經濟復甦邏輯完全可行;同時也證明,認為經濟在多種壓力下將持續低迷的悲觀、信心不足之看法沒有根據。

須趁熱打鐵 續推更有力刺激政策

當然,2月的經濟數據大幅好轉固然令人欣喜,但也必須認識到,這僅僅是一個月的數據,不代表經濟復甦的基礎已經十分穩固,只能說經濟復甦的勢頭有了良好的開端,至於能否持續下去、將經濟快速恢復的態勢鞏固下來,則仍然有些不確定性,千萬不能存有經濟已經恢復、不需要額外刺激的盲目樂觀心態,浪費了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良好開端,必須趁熱打鐵,繼續推出更有力度的刺激政策,一鼓作氣將經濟推入持續增長的快車道,完成推動經濟進入較高速增長區的目標。

由於刺激政策成效開始顯現,經濟復甦大局初定,只要沿着這個實證有效的既有路徑,繼續大膽推進、加大刺激經濟的力度,將經濟復甦的基礎穩固下來,將市場主體、消費者的信心建立起來,中國今年實現較高的經濟增長速度就會有較大把握;如果今年內地經濟增長為股市奠定良好的基本面,內地及香港金融市場面對的風險,就可能主要來自外圍。

能否擺脫美加息影響 尚需觀察

美西方的通脹至今雖有緩和,但仍未見受控迹象,預計其通脹的持續時間可能較過去預計的更長,高息環境也將維持更久;在高息影響下,企業的經營料將承受更大的壓力,經濟有可能陷入長期低迷、停滯甚至衰退。

一旦美西方陷入滯脹的漩渦,對金融市場而言就代表着艱難的投資環境,股市、債市乃至商品市場,都將難有表現;即使持有現金,也難逃通脹的侵蝕。

美聯儲及歐央行迫於通脹壓力,將繼續收緊銀根,按照過去的經驗,美聯儲收緊銀根常常帶來新興市場資金流入美國和美元資產的結果,將打擊內地及香港股市;不過,考慮到中國經濟今年較大機會有良好表現,也存在另一種可能,就是國際資金出於中國資產更佳的回報率,不光不減少、反而增加配置中國資產,造成中國資產擺脫美聯儲收緊銀根的負面影響,脫離過去美國加息中國資產受壓的舊路徑,走出一條按自身基本面發展的新路。然而,內地與香港股市究竟能否走出新路,尚需觀察。

俄烏「企硬」 戰爭料長期持續

地緣政治風險也是今年的重要挑戰,俄烏之戰可能進一步升級,美西方已經決定向烏克蘭提供先進的坦克,也開始有聲音要求提供先進戰機、甚至提供可以攻擊俄羅斯的長程飛彈。雖然美國現在仍拒絕提供先進戰機,但不排除如果烏克蘭在戰場失利,美西方的立場又會改變。

由於俄羅斯無法承受戰爭失敗、交出佔領土地,烏克蘭亦無法承受喪失國土,雙方立場南轅北轍,因此除非雙方都打不動了,否則戰爭可能長期持續,如果戰爭升級,風險可能進一步外溢;不過,鑑於俄烏之戰在歐洲進行,戰爭升級對歐洲的衝擊可能更大。

台海方面,美國也在不斷地拱火,最近美國國務院又批准一筆6.19億美元的對台軍售,網傳美國3架B-52戰略轟炸機近日從關島飛來台海挑釁,解放軍出動19架殲10C戰機應對,加上美國不斷出台打壓中國的政策,以及不時有美國議員、官員之類的人士竄訪台灣,台海局勢可能升溫。

美台互相利用 台海戰爭風險有限

不過從目前情況看,台軍面對解放軍時表現相當謹慎,並不敢過於挑釁,台軍基本上把防衞台灣的希望放在美軍而不是自己身上;但在美國方面,美國屢次提出要與中國建立「安全護欄」,明顯不願與中國發生直接軍事衝突,美國在台海方向的各種花式挑釁,其目的並非是想與解放軍打仗,而主要是給台獨鼓勁,希望台獨分子們再勇敢一些,給中國製造更多的麻煩。

基於美國和台灣兩邊都存有利用對方與解放軍發生衝突、自己從中漁利的想法,誰都不願當為對方火中取栗的砲灰,所以台海方向很可能是有驚無險,緊張的可能性存在,但戰爭的風險有限。

台海方向美國可能利用的另一股力量是日本,不過日本也有自己「努力恢復正常國家」的小算盤,與台灣在面對解放軍時的心態接近,都是希望「死道友不死貧道」,喊一喊衝一衝是可以的,真玩命恐怕就算了,因此風險相對可控。

朝鮮半島可能發生的核武危機,以及中東以色列伊朗之間的衝突,也有可能成為今年的地緣政治風險,需要留意。

綜合而言,中國經濟復甦的態勢已經初步確立,只要中國政府不過早停止刺激經濟,中國經濟今年恢復較高增長基本沒有疑問,可能的風險主要來自外部,特別需要留意地緣政治風險。

國家統計局早前發布2月採購經理指數,反映內地經濟好轉,基本證明放寬防疫措施和一系列刺激經濟政策,產生了較好的提振效果。(中通社資料圖片)

撰文 : 楊玉川 華大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行政總裁、香港金融管理學院客座教授

欄名 :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