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姿勢不良惹骨質增生 骨刺患者無分男女老幼

副刊版 2023/03/10

分享:

分享:

骨刺,聽起來已覺得痛,尖銳的增生骨質若壓着神經綫,會手腳麻痺、疼痛、關節僵硬甚至四肢無力。究其原因,與姿勢不當大有關係。

25歲的陳先生任職郵差,揹着大量郵件到不同的地方派發,是他日常工作。有一天他發現右腳腳跟隱隱作痛,但之前並無發生任何的扭傷之類的問題,而痛症通常因那天走路的時間較長而加劇,假期休息的時候就稍緩。

腳跟痛困擾了他一段時間後,陳先生決定前往求醫。經檢查後發現他的右腳腳跟長了骨刺,所以只要他行走的時間較長時,會刺激到骨刺旁的神經綫而引起痛症。

由於他的骨刺只有長在右腳,但左腳沒有,理論上他兩腳每天走路的時間差不多,不應該因右腳摩擦過多所以長骨刺,經進一步檢查後發現陳先生天生長短腳,右腳比左腳短了差不多一公分,因身體重心偏向右邊,所以增加了右腳的負擔而引發骨刺增生。經過治療及用上增高鞋墊去平衡身體重心後,陳先生的腳跟痛問題迎刃而解。

解構骨刺

骨刺是骨骼末端或邊緣出現骨質增生的結果,也稱為骨贅、骨疣或骨質增生,英文學名是Osteophytes,因骨刺長得像骨頭上的刺一樣,所以俗稱為Bone Spur。

脊醫忻銘熹指,骨刺是一種身體對軟骨損傷後的自行修補反應,當關節中的軟骨因退化、感染、外傷或發炎而破壞後,便會減少對外來壓力的承受力及抵抗力,並形成許多裂縫;而周邊的關節囊及韌帶等軟組織變得鬆弛而不穩定,身體想把關節穩定下來,把殘留的軟骨自行增生以修補退化及缺失的部分,增生後會出現尖刺的骨質產物,就是一般人所謂的骨刺。如果該關節持續惡化,骨刺會不斷增生,最後會把關節融合起來。

長期姿勢不良惹骨刺到訪

骨刺一般來說老人家比年輕人患上的機會比例較大。「大部分長者身體退化會較易患上骨刺。但如果是受過傷的關節、肥胖、長期姿勢不良的年輕人也會患上骨刺。而有些疾病如類風濕關節炎、紅斑狼瘡症、痛風、銀屑病等疾病,也因為重複關節發炎會引起骨刺。」

骨刺基本上會在全身上下任何的骨上生長,一般會在骨的末端接近關節的位置,以及常見負重或較多重複使用的關節上,如膝蓋、脊椎、骨盆、腳踝及腳跟等。

一般認為,長骨刺都會痛不可擋,但忻銘熹說大部分骨刺不一定有明顯症狀,但如果壓迫到神經綫,可能會引起一些痛症或關節僵硬,嚴重的話便可能會引致手腳麻痺,四肢無力甚至肌肉萎縮或尿失禁等嚴重症狀。

打針服藥 骨刺不會消失

有關骨刺的治療方法,他表示藥物只可以稍為紓緩因骨刺引起的痛症,但骨刺是不會因打針或吃藥而消失的,唯一能消除骨刺的治療只有手術。但一般沒有症狀的骨刺也不一定需要進行治療,反而建議病人找專業的醫護人員找出長骨刺的原因,進行一些預防性的治療。

日常預防骨刺之策,忻銘熹說保持正確的姿勢是首要,避免久坐或久站、規律運動、均衡飲食、適度補充抗氧化物,都可以有助預防骨刺。

作者、責任編輯:周美好

經常看手機、平板,頸項不自覺地往前伸,頸椎骨刺就容易找上門。(iStock圖片)

脊醫忻銘熹指骨刺嚴重的痛症無法以藥物紓緩,當神經綫受壓時便可能要考慮以手術來處理。(被訪者提供圖片)

要注重日常的良好姿勢,如使用電腦和打機時應避免頭部向前傾、背部要緊貼椅背、雙腿避免蹺腳。(被訪者提供圖片)

摩擦較多的位置如腳跟,也是長骨刺的常見位置。(iStock圖片)

根據一份美國的醫學報告指出,60歲或以上人士患有骨刺的比率最高。 (iStock圖片)

緊貼財經時事新聞分析,讚好hket Facebook 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