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後回復正軌 港重返國際舞台

評論 2023/03/11

分享:

分享:

特區政府在上星期全面取消口罩令,整體社會都表示歡迎,市民亦終於可以鬆一口氣了。經歷近3年近乎全球最長的口罩令,撤銷措施代表着我們日常生活恢復正常的一個重要標誌,並感受到新常態、經濟復甦在望的好兆頭。

口罩令撤銷及時 刺激經濟增長

適逢本月有一連串世界級活動於本港舉行,取消口罩令消息的確來得及時,有利經濟復甦並刺激增長。

雖然口罩令已取消一個多星期,但無論在公共交通、室內場所或是在街上,都看到不少人仍然戴上口罩。市民選擇繼續佩戴口罩有很多原因,當中一些人士擔心抵抗力較弱,有機會被傳染,這絕對可以理解,因為戴上口罩可以遏制某些病毒傳播;有些人則覺得,戴上口罩是為自己和他人着想,類似一種負責任的表現。

就算在疫情前,外出戴口罩在日本社會也頗為常見,而據報早在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時期,當地社會就使用口罩,以防止病毒傳開。雖然日本現時沒有強制佩戴口罩的措施,但我最近到東京也發現到這一點:一天清晨,我想使用酒店健身室時,職員禮貌地告訴我,如欲進入健身室,需要佩戴口罩,我當然立即從袋中取出口罩並戴上;同日下午,在銀座看到一名遊客想進入一店舖,卻因沒有口罩而被拒進入店內。不同地方對戴口罩的習慣和要求也有不同,歐美地區對佩戴口罩的要求和態度,與亞洲地區不太相似了。

盛事接踵至 重拾國際都會稱號

一般來說,3月是本港最活躍和最具吸引力的月份之一,會舉辦一系列商業、文化和體育的國際盛事,當中不少更讓鄰近地區羨慕不已。豐富的活動讓我們對復常充滿信心,並向國際社會展示,高規格的防疫限制都已解除。國際旅客回來,乃推動本地經濟的一大動力,也幫助我們重拾亞洲國際都會的稱號。

因疫情等影響而停辦數年的大型戶外音樂及藝術節Clockenflap,上周末在中環海濱舉行,天公造美,再加上一流的表演者之參與,令會場座無虛席,人們都讚口不絕;香港國際珠寶展吸引到國際參展商和海內外的買家、市民期待的香港花卉展亦正在舉行;仍在舉行的活動還包括第51屆香港藝術節和香港國際文學節,將於本月底舉行的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和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更是萬眾矚目的國際盛事。

此外,第16屆亞洲電影大獎頒獎典禮、香港國際電影節和Art Central也在本月舉行,而M+博物館現正舉辦的「草間彌生:一九四五年至今」,乃著名藝術家草間彌生在日本以外的亞洲地區舉行之最大回顧展,展出逾200件展品;香港管弦樂團和香港芭蕾舞團亦正在舉行精采的節目。

而在平時,也有很多適合大眾的活動,包括在維港沿岸觀賞的幻彩詠香江、功夫和太極等表演、展覽、賽馬活動等,多個項目能給不同愛好的朋友選擇。

這一切都是好消息和好兆頭,但我們難以忘記疫情期間,每個人的生活是多麼的艱難、頂着很大的壓力,不少家庭都經歷失去親人的痛苦、每個人都有其抗疫的故事去分享;我們的生活、工作和做生意的方式,都因疫情發生很大轉變,這些轉變相信會一直維持,這某程度上反映了未來狀況,以及我們應對突發事情的堅韌性。

市況回復安全 旅遊方向更多元

在吸引新訪客來港的同時,也要不忘邀請曾來港的旅客再次到訪,當中有些人過去曾多次訪港,但應該在過去3年甚至更長時間都沒有到來;有些旅客對本港印象則可能仍停留在數年前、受到示威者破壞街頭的形象。

事實上,香港市況早已回復穩定和安全,我們繼續前行,回到積極發展的軌道上,而且現在有更多的旅遊方向;從娛樂、文化、體育到藝術,我們也有一流的飲食服務,包括有最好的五星級酒店、米芝蓮星級餐廳、一些甚有特色的街頭美食,適合不同旅客的要求和口味。

我深信我們已重回正軌,前景一片光明,事實證明我們有足夠的韌度和決心,在世界舞台上發揮重要作用。

本月有一連串世界級活動於本港舉行,豐富的活動讓我們對復常充滿信心,並向國際社會展示,高規格防疫限制都已解除。圖為M+「草間彌生:一九四五年至今」展覽。(資料圖片)

撰文 : 陳智思 前行政會議召集人

欄名 : 評論

緊貼財經時事新聞分析,讚好hket Facebook 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