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
升空般眩暈
電影《星際啓示錄》主角乘坐飛船探索浩瀚宇宙,穿越蟲洞要尋找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電影將地球末日、蟲洞及黑洞平衡空間畫面活靈活現展現出來,令人對地球環境惋惜及無邊宇宙更生敬畏。
太空船領航員除在大空中長時間處於無重狀態外,若飛行器飛入及飛出星球期間,亦要承受好幾倍體重重力。按太空總署資訊,火箭要逃脫地球引力飛往太空,就須加速達至每秒11.2公里速度,升高時重力負荷可想而知。太空人訓練無重狀態,更着重承受瞬間升降數倍重力,這要歸功於內耳半規管的訓練。常人若半規管出現問題,人雖坐立穩如泰山,但頭腦卻處於天旋地轉中。故此以下想談談眩症最常見良性暫時性位置性眩暈(BPPV)的原理、病徵及物理治療處理方法。
如前文所言,BPPV亦即俗稱的耳石移位病。耳石為人體內耳內正常結構部分,功能協助人體感受頭部對應地面位置。但假若頭部因碰撞外傷、年老退化,耳石脫落若墜入半規管中,則隨頭部動作時會產生劇烈並延長時間的錯誤位置神經信息。
在單側耳朵來說,左右邊各有3個分布不同平面半規管,包括前、後或水平半規管,能感應「無死角」的頭部動作方位。臨床發現耳石較高機會跌入後半規管,其典型症狀為平臥後若頭向單側後仰,則可迅速引發天旋地轉式性眩暈,外人亦能觀察患者雙眼上下跳動的病徵。病人若以Dix-Hallpike Test證實耳石後半規管移位,可以採取相應耳石復位法,幫助晶體返回前庭器官內。
固然,若脫落晶體誤入另一半規管,則症狀或手法治療方法亦有所改變,例如當耳石移位至水平半規管,若坐立時迅速轉頸,這會誘發眼睛水平左右的跳動,前述Dix-Hallpike Test並不呈眼動。
不論為半規管哪一分型,耳石復位法後非就此完全康復,患者仍須注意頭部動作及姿勢,以避免耳石脫位,例如避免過急速轉頭動作,不側睡平面床鋪,要仰睡床頭墊高臥床,一般約3個月病症已趨穩定。
對於耳石移位病或慢性眩暈病人,亦大多伴見上頸椎感覺運動失調,這可能因平衡信息混亂,大腦不能發出正確的位置指令給肩頸肌肉,故此引發上頸椎關節或肌肉問題,故此亦應檢查及處理上頸關節肌肉問題及作感覺運動協調訓練。
若平素深受眩暈困擾,建議可參詳西醫眼科及耳鼻喉科檢查,確定病位,治療時配合內耳及上頸處理,能更有效長遠改善眩暈病症。看見太空人訓練畫面,其中不乏水中零重力,或置身巨型離心機作眩暈訓練,不得不佩服太空人的堅毅,亦感同身受眩暈症發作時之苦……
▲ (iStock)
撰文 : 盧文健 物理治療師、註冊中醫師
欄名 : 理療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