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假節

副刊版 2023/03/21

分享:

分享:

每年的消費者權益日,又稱打假節,都值得留意,因為是由官媒高調揭露,找出各種常用的欺騙消費者的手法,論影響力及能達到的警剔力,都比其他自媒體的踢爆更引起關注。尤其是當我們了解到,這些騙局,主要受害人都是老年人之時,就更能明白,為何那些騙案方式,對我們而言當覺得「咁都得?」,可是天地之大,資訊差異那麼寬,好多特別是住在農村的老人家,都無法證實宣傳真假,聽官媒的最終說法,才真能改變他們思路。

今年引起較大關注的欺客案例,一個是健康食品,另外是假泰國香米。保健食品就是指老人家日常會關注一些社交平台推送,有個健康達人在其自設帳號中大講健康養生常識,然後在講資訊之餘,就順勢大賣一些有助健康的食品、飲品。注意,那些商品都不是甚麼藥物,而只是自稱有助健康的補品、飲料、口服液、維他命等等,可以隨便廉價的買到,但當放在這些達人節目中推銷,價格則mark up十倍,而且銷情驚人,可知現在的網絡內容扮專家帶貨有多普及。

為甚麼是老人最易受騙?除了資訊差,家中沒年輕人長期盯着也是原因。那些KOL在直播中,每每化身為子女一樣,噓寒問暖,好多老人家還當正他們是其乾子女,所以「子女」的推薦,豈有不信?!

這同時也說明了直播帶貨的這種消費模式,實是一種社交和熟人經濟的結合。感覺上,對方不是推銷員,而是你喜愛的明星或熟悉的親朋,有高的信任度。買了這些健康產品,又不會有甚麼副作用,雖不見功效,但也不至於被投訴吃壞人,就當是子女好心的心意推介。故此,感覺上就沒有用本地米混香精來充泰國茉莉香米來得那麼令人髮指,但其實那騙法才更暴利!

撰文 : 李照興

欄名 : 中國新呢

緊貼財經時事新聞分析,讚好hket Facebook 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