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青少年輔導 拒做囉嗦老竇 麥潤壽傳授親子心經

副刊版 2023/03/22

分享:

分享:

作為資深DJ,麥潤壽另一個身份是親子達人,自2002年起創立「永不放棄同學會」,透過訓練和各式活動,讓青年人學習社交及團隊精神。「多年來與他們的接觸,自問已得心應手,這些技巧都能用諸於自己子女身上。」麥潤壽近年常到學校分享家長與子女的相處之道,言簡意賅,已儲落一班粉絲,由他現身說法講親子就更具說服力。

隨着子女成長,面對反叛期等樽頸位,如何與他們溝通絕對是家長的頭痕問題。麥潤壽(麥Sir)自身的經歷,也是上佳的示範人辦:69歲的他,50歲開來才做老竇,但與今年17歲的女兒Andressa及15歲的兒子Felix關係緊密,兩人也成績優異。「他們都好生性,譬如打機,我話買部PS5比佢,他們都話不用,PS4已經夠,成年人都經常換手機啦。」

麥Sir自1998年起主持港台《星空奇遇鐵達尼》節目足足13年,由3歲到80歲也喜歡聽他的訓話及規勸。試過有青年欲為情自殺,因麥Sir的教誨,將危坐天台的他帶回平地,其樂觀積極的精神及對青少年的貢獻,令他兩度獲得特區政府頒授勳章。

讓子女學習觀察 啟發思考

子女小時候,麥Sir每天最多只睡4小時,早上必然接載子女上學,在車程中進行通識教育。「要教他們觀察,從中發現問題,再找尋答案,如收看Discovery Channel,以旁觀者的角度,探索大自然奧秘。保持好奇,觀察入微。」麥Sir笑言Andressa像管家婆,耳朵靈敏,Felix則充滿創意想像,各有自己的長處。

有時帶同學去行山露營,麥Sir說就是一棵樹,細意觀察下也有無窮學問。「由樹幹到樹根,甚至樹瘤,以至葉內的葉脈,伸延想像如人之掌紋,加上植物在四季的嬗變,如生命旅途之起伏,種種都能啟發思考。初中生常說作描寫文不夠字,透過觀察也大把東西可寫。」

細仔愛乒乓球學習「輸得起」

小學時的Felix愛打乒乓球,麥Sir形容他上了波枱,平時懶散的他像變了另一個人,透過乒乓球,可訓練兒子的EQ。「與其要讓他贏,我更想他學習輸得起,這個好緊要,現在的小朋友是輸不起,郁下就喊同氣餒。我見過一個小朋友,輸了兩三球,就一路打一路喊,這樣好難成功。」麥Sir說在運動上,EQ比技術更重要。「像何詩蓓張家朗,要沉住氣,技術比你好的人太多,如何取勝就要靠EQ。」

麥Sir說Felix只在球場上喊過兩次。「一次是贏過強勁的對手,激動流淚;一次是小六時,決勝局在領先9比5的情況下,被人後來居上反勝。作為家長,最重要是替子女建立失敗的經驗,這才會令成功愈來愈近,否則將來在社會,同樣會失敗。」

「竊聽」子女聊天模式

近年麥Sir經常出席各學校的家長分享會,講解與子女的相處心得。「以前主要去中學不去小學,後來才知這想法錯得緊要。小五六若與父母相處有問題,不及時糾正,到中學反叛期,情況只會更惡化。」

坊間常說,家長要善於聆聽,但麥Sir說當聆聽無用,例如你問孩子,他對你不瞅不睬,那時就要改用竊聽。「即是聽子女和朋友講是甚麼內容?如何傾法、模式是怎樣?小朋友不斷長大,一定覺得家長唔啱 key。即是要用英文的5W1H,Who、What、When、Where、Why及How的方向溝通,譬如子女有問題,是對父親、母親甚至公公講,不同人說都有不同的效果。」

承接剛才提到的「觀察」,麥Sir說為何子女總覺得父母囉嗦長氣?「留意中學生談話甚至傾project,他們講嘢不會超過兩分鐘,而且話題不斷穿插,有時又覆下WhatsApp,他們的溝通是漸進式、分段式。作為家長,不要長篇大論和分析,特別小朋友的腦袋有幾大?哪裏裝到你說的大道理,要留到適合的時機才講。」

從子女感興趣的嗜好和話題着手,如電子科技、遊戲等,少一點認真、多一點天真,麥Sir認為都有助縮窄與子女的代溝。「相信小孩一定愛打機,有家長會嚴格規定時限。我跟他們說,一鋪遊戲如果差十多分鐘,就讓他們打完吧,以免讓他囉囉攣,中途停止反而令他們不爽,變相影響親子關係。」

---------------------------------

成立「永不放棄同學會」 為學生增值

因為《星空奇遇鐵達尼》的成功,令麥Sir自2002年起創立「永不放棄同學會」,透過不同的訓練和活動,讓青年人學習與人相處之道,麥Sir說,收的學生「可能10個是band 1、10個是band 3等,都要經過面試,盡量做到是社會的縮影。」

作為傳媒人,同學會的課程多由麥Sir主講,內容包括主持及司儀訓練、短片及MTV製作、節目策劃及製作等。「主要發掘他們多方面的能力。記得有個名校女生,本身鋼琴8級,但身邊更多同學是演奏級,覺得自己比了下去。她很文靜,我反而想讓她當司儀,因未做過,當她完成後真感動到喊。同學上過台,真的成個人有信心咗。」

同學會在6月還會舉辦一個「西班牙文化交流團」讓考完DSE的中六生參加,麥Sir表示約有90個名額。「會循公開報名及學校推薦形式挑選,免團費,只需繳按金2,000元,返港後要參加6堂的課程,完成出席率就可退回錢,這能擴闊視野跟社交圈子。但現在還籌募經費中,必要時就自掏腰包。」有興趣的同學,不妨到「永不放棄同學會」的面書查詢!

作者:馮柏偉

責任編輯:李越樺

今年 69 歲的麥潤壽,50 歲開來才做老竇,「媽媽離開兩星期後,太太才發現有大女,年半之後有細仔,一切得來不易。」與今年 17 歲的女兒 Andressa 及 15 歲的兒子 Felix 相處融洽。(被訪者提供)

麥潤壽帶細仔去外國看巴塞對皇馬的賽事,增進父子感情。(被訪者提供)

麥 Sir 以傳媒人的經驗,會要求同學會的學生寫司儀講稿。「要看出席者的身份,寫得風趣幽默,這個也不容易的。」(被訪者提供)

麥 Sir 於 2012 年另創「永不放棄同學仔」,不遺餘力向他們灌輸樂觀積極的精神。(被訪者提供)

遇到學生,都會找麥潤壽在著作簽名留念。(被訪者提供)

麥潤壽近年常往學校向家長講授親子之道,已儲落一班粉絲。(被訪者提供)

同學會曾帶學生們到訪華山,當然要一齊論論劍。(被訪者提供)

細仔 Felix 自小學時已愛打乒乓球,麥 Sir 說透過打波,可訓練兒子的 EQ,學習「輸得起」的精神。(被訪者提供)

每年麥潤壽生日,子女都會為他慶賀。「學科成績我不太催谷,反而我着緊他們的字體,所謂人靠衣裝,寫得一手好字就是你的衣裝。」(被訪者提供)

麥 Sir 帶學生到內地壺口瀑布,興奮留影,今年他也會帶學生衝出亞洲,往西班牙作文化交流。(被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