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收入水平 拼經濟穩增長關鍵

評論 2023/03/22

分享:

分享:

新一屆中央政府領導上任,其最主要任務就是如何發展經濟,所以國務院總理李強在回答記者問時,基本上是圍繞經濟穩增長來談的,他表示,今年中國的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現在定於5%左右,這是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後確定的。但在現時的高基數上,要達到5%左右的增長目標,恐怕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倍加努力。

可以說,「穩經濟」或「拼經濟」基本上成為新一任政府首要目標,地方政府更是對「拼經濟」心急火燎。現在的問題是,中國政府「拼經濟」,到底要拼甚麼?李強表示,關於如何實現預定目標,需要打好系列組合拳:宏觀政策組合拳、擴大需求組合拳、改革創新組合拳、防範化解風險組合拳。這只是較為抽象的概念,要真正落實還得具體細化,還得根據當前中國的經濟形勢出台具體政策。

內地放寬防疫 消費力漸釋放

對於政府規劃今年的經濟增長目標為5%,只要今年不出現新的重大事件或飛出「黑天鵝」,就現在的經濟條件而言,應該說肯定是沒有多少問題。且不說其他方面,只要社會零售總額恢復到疫情前8%的增長水平就足夠了,而2019年社會零售總額是收縮3.9%,2022年則是收縮0.2%,所以要完成今年GDP增長規劃,並不在於前一年GDP增長的基數有多大,而在於如何讓居民遏抑了3年的消費釋放出來,這是中國經濟增長的着力點。

可以說,2023年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着力點有兩個方面,其一是居民的基本消費逐漸回復到疫情前2019年的水平。在這個方面,只要政策上不出現問題就無大問題。

3年來的疫情管制逐漸放寬後,居民的基本消費在較快速度上恢復,比如從筆者最近觀察到的事實來看,青島的大型商場在前幾年大多都很凋零,賣東西的人比買東西的人多,但是目前許多商場都人山人海,青島的萬象城和宜家家具等大型商場都是如此,許多旅遊景點同樣是人山人海。

也就是說,3年的疫情管制政策放寬後,居民的消費正逐漸恢復,而且有可能比我們預計的要好。

便利巨額融資 基建投資加快

另一方面是,城市基礎設施投資可能會比預計的也要增長快一些。這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2月份社會融資規模,按年多增近2萬億元,而增長最快的是地方政府債券融資,增長8,138億元,多增加5,400多億元;二是1至2月銀行貸款增加了6.48萬億元,其中機構及企業的中長期貸款就達到4.61萬億元,佔比達71.1%。

從這兩個數據可以看到,地方政府為增加城市基礎設施投資,一是直接通過政府債券融資進行,2月政府債券融資增長之快,是根本沒有預計到的;二是通過銀行融資,因為每個地方政府都有城市投資公司,這些公司都是地方政府各種融資的主要渠道,相信1至2月銀行貸款增長如此之快,肯定是與地方政府的城市投資公司有關。

有了如此便利的融資工具,以及如此巨額的融資,中國各城市的基礎設施投資已經全面展開,只要能夠做的都在上馬。從筆者在青島觀察到的情況,城市街道在改建、高速公路在拓寬、大小景點在建設、新的地鐵在開工、河道在整修等,無處不是城市基礎設施施工中。這些建設不僅融資工具十分寬鬆,而且地方政府不會因建設過多承擔任何責任,可以預計,僅城市基礎建設投資增長可能會比2022年要快。

全球經濟下行 出口難保增長

當前中國經濟要穩增長的主要問題,可能在以下兩個方面,其一是中國出口。今年肯定會延續去年增長下行的趨勢,盡管2月份的出口增長仍然保持為0.9%,按月比上兩個月要好,但就目前全球經濟形勢來看,2月份出口的些微增長可能是不可持續的,因為3年疫情期間,中國出口之所以能夠保持良好增長態勢,很大程度與海外防疫商品的需求大增有關,惟全球新冠疫情基本結束後,全球市場對防疫商品的需求全面下降。

另外,就目前全球經濟形勢來看,由於疫情的後遺症及全球央行貨幣政策全面緊縮,今年全球經濟增長將大概率下行,對各種商品的需求全面下降。只要看看中國沿海大港口的空貨櫃堆積如山(如深圳的鹽城港等),就可知全球對商品需求下降之趨勢。因此,全球商品需求嚴重下降,今年中國出口增長下行也是大概率事件,當然會影響今年經濟的穩增長。

內房市場疲弱 信心仍未恢復

其二,歷年來中國經濟增長最大動力的房地產市場完全疲弱。就目前形勢而言,有說房地產市場已經開始好轉,居民對房地產市場信心正逐漸恢復,但當前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情況可能比一般人想像的要差。首先,看1月和2月中國居民銀行貸款數據,1月份居民的中長期貸款只增加2,200億元,只是2021年1月的五分之一、2022年1月的四分之一;2月份居民的中長期貸款583億元,也只有2022年2月的五分之一。

這些數據說明,盡管地方政府一直出台各種鼓勵居民進入房地產市場的優惠政策,例如降低利率和首付、給予購買住房補貼等,但是國內居民根本沒有意願再進入房地產市場。當中問題在於,若當前房地產市場「保交樓」任務沒有完成,居民不能如期收到所購買的住房,中國這種以期房為主的新房市場,要建立起信心是不容易的。

其次,由於房地產市場的信心無法恢復,絕大多數地方的房價還在下跌,這就使二手房市場信心也在下降。目前國內絕大多數城市二手房掛牌量急劇增加,而且呈現海量掛牌的趨勢,這會進一步影響房地產市場的信心,今年房地產市場可能是影響中國經濟穩增長的最大變數。

現在政府把經濟穩增長放在增加居民消費上,這是對的;但是,對於繳交個人所得稅佔比僅10%的中國居民來說,90%以上的居民每月收入水平都在5,000元以下,且農村居民收入水平會更低。在這種情況下,要促進居民增加消費,最大的問題就在於如何增加居民收入水平,或如何增加絕大多數居民的收入水平;絕大多數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了,他們才有能力消費。看來,這才是中國政府「拼經濟」的關鍵或着力點。

由於疫情後遺症及各國央行貨幣政策全面緊縮,全球經濟將大概率下行,對各種商品需求全面下降,料影響中國出口增長。(中通社資料圖片)

撰文 : 易憲容 青島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欄名 : 評論

緊貼財經時事新聞分析,讚好hket Facebook 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