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
俄烏打不贏都要打 京可怎調停?
發動戰爭很簡單,只要任何一方願意就可以。結束戰爭卻很困難,至少需要雙方,甚至多方皆同意方能成事。
有些戰爭,例如蘇德戰爭、越南戰爭,戰至一方消滅另一方才結束,一方陷於絕境也不願求和,為甚麼?又有些戰爭,例如蘇芬戰爭、朝鮮戰爭,則能達成哪怕不完美和議,一方掌握主動亦見好就收,為甚麼?
俄烏戰爭,雙方戰力早已透支,但都一同選擇鏖戰至今,為甚麼?戰爭之中,是死戰還是講和,決策因素是甚麼?中國要成功斡旋烏克蘭危機,看來需要把這些問題弄個明白。
簽聯合聲明 暫難改悶燒現狀
必須意識到,調停衝突是個漫長曲折過程,中國勸和促談,現階段談不上沒有成果,但也談不上成果顯著。中國既要求嚴格遵守聯合國憲章,沒有明說,但實際上支持了烏克蘭主權和領土完整;亦要求妥善解決各國合理安全關切,同樣沒有明說,但大家都知道這是指北約停止擴張。中方這套主張不會得罪俄羅斯或烏克蘭,惟某程度也兩邊不討好,需要俄烏願意妥協才行。
中俄上周聯合聲明,基本反映中方立場。俄方歡迎中方《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文件建設性主張,重申致力盡快重啟和談,中方表示讚賞,雙方重申核戰爭打不贏也打不得。普京向來強調的和談要考慮「當前地緣政治現實」則沒有反映,以至克里姆林宮也被俄媒問及,俄方立場有否獲中方注意。
無奈這些字面表述,暫無法改變俄烏戰事悶燒現狀,雙方都打破不了僵局,卻也停不下來。盡管澤連斯基也部分認同中方立場文件,傳聞中的中烏領導人對話卻遲遲未成事。澤連斯基周末更稱現在沒有條件與俄和談,普京則宣布會在白俄羅斯部署戰術核武。
資訊承諾問題 影響停戰和談
如何說服俄烏停戰,或者首先應該問,俄烏為何停不下來?美國政治學者Dan Reiter 2010年《How Wars End》一書提出了戰爭結束的模型,嘗試解釋「為何打不贏都要打」。他認為,影響是否和談停戰的主要因素有兩個:
(1)資訊問題。戰爭可暴露許多弱點,揭示原本未知的資訊,而戰爭陷入僵局,不時也是誤判敵我實力對比,還有戰鬥的決心和意志所致。若雙方都認定無法消滅對方,和談就會看俏。反之若一方自信終能徹底擊敗對方(也可以是誤判),就會傾向打下去。
(2)承諾問題。怎麼確定對方會遵守停戰協議,不再訴諸戰爭?一方倘認定潛在的和平機制不可信賴,那麼即使已經接收全面的新資訊,亦會不願議和,仍然選擇尋求徹底勝利(卻不一定現實),例如德國在1917年、英國在1940年就是這樣。
俄烏打了一年無疑都損失慘重,接收到大批新資訊,但是否已認定無法擊敗對方,並不好說。烏克蘭或許期望西方提供的坦克戰機,最終能把俄軍趕走。俄羅斯則可能自恃不怕吃苦犧牲,指望能首先把西方援烏意願耗走。
承諾問題就更麻煩。縱有以色列把西奈半島歸還埃及先例,以色列亦有不遵守與巴勒斯坦和議壞先例。對烏克蘭來說,俄方會否願意撤軍已是個大問號,而即使俄方願意,如何保證會執行?對俄羅斯而言,怎樣確認北約今後不會深度介入烏克蘭,同樣頭痛。
尋找「人和」時機 提供多邊擔保
俄烏戰爭損害了中國在烏克蘭及歐洲戰略利益,戰爭對俄羅斯實力的損耗同樣危害中俄戰略利益,故中方雖然並非繫鈴人,仍然積極擔當解鈴人角色,但這要過很多關。
首先,要尋找適合時機,讓俄烏同時意識到,他們是搬不走的鄰居,就算一方今次能夠「全勝」,另一方受辱亦遲早會捲土重來,只有忍耐共存方為出路。接着,要讓俄烏就俄佔區歸屬,以及烏克蘭所屬勢力範圍兩個問題之間,達成某種程度妥協,並要提供一定擔保,令雙方都覺得這種機制可信。
潛在的妥協選擇很複雜,亦要考慮可能後果。俄羅斯歸還去年來所佔土地,烏克蘭恪守中立,克里米亞問題容後協商解決,固然是最好結果,但似乎也最難實現。烏克蘭默認失地,基本上加入北約陣營,則衝突一時雖免,但勢形成南北韓式高度緊張對峙,手尾很長。爭議地區以某種形式或自治,或共管,或國際監督,換取俄方同意烏克蘭與西方發展一定關係,則充滿灰色地帶,若無足夠規範,將來恐會再起爭議甚至衝突。
更難搞的是,不管怎樣安排,中方都需要為和平機制提供一定保證,意味要承擔責任、承受潛在風險。鑑於有勢力處心積累阻撓和平進程,不但明裏搞破壞,暗裏也很可能設陷阱,中方更需明察秋毫。堅持多邊主義,聯合其他主要國家主持和平,共同應對挑戰,方為上策。
積極團結全球 只能一往無前
對於中國發揮全球領導作用,擔當和平締造者,原解放軍空軍大校、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特約專家周波有個很形象的講法:中國改革開放時是摸着石頭過河,現在則是進入大海,面對未知水域,踩不着海床,也沒法回頭。
確是只能一往無前。就算俄烏恢復和談未有眉目,中國加入斡旋本身,已驅動局勢發生微妙變化。中俄峰會後,西班牙首相桑切斯、法國總統馬克龍、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歐盟外長博雷利等歐洲領袖紛紛表示即將訪華,以至因病推遲訪華的巴西總統盧拉,原本亦計劃與中方討論烏克蘭危機。中俄關係牢固,令歐洲不得不更重視中國聲音;中國推動停火,更是發展中國家的共同心願。
中國正積極團結歐洲及全球支持勸和促談力量,倒逼美國接受和議,而在此之前,中國斡旋努力正引發美國內訌。彭博社報道,拜登政府公開一味反對中國背後,官員私底下卻擔心,這會把各國推向中國,導致美國陷入孤立。保守派原副助理防長Elbridge Colby等更在《時代》雜誌撰文,批評拜登政府對烏克蘭沒有退場計劃,正分散美國遏制「最大威脅」中國的注意力。
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叛)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 中俄上周聯合聲明,基本反映中方立場。俄方歡迎中方《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文件建設性主張,重申致力盡快重啟和談,中方表示讚賞,雙方重申核戰爭打不贏也打不得。(新華社資料圖片)
撰文 : 連兆鋒
欄名 : 中外廣角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