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
草本飲品的盲點
副刊版
2023/03/28
天氣開始回暖,日間溫度平均也有二十五度,戰友們的飲食日誌中,飲品出現的頻次也大幅上升。
戰友Jojo今天一身運動服,束起馬尾,沒有戴上口罩。我為了找她,在等候室中徘徊了一陣子。她問我:「你在找誰?」我呆了半晌:「看清楚點,噢!原來是你!我的面盲症很嚴重啊!幹嗎突然變身!你由平日的OL粧換成運動服,叫我怎認得出你?」她大笑。
她拿着一枝飲品:「剛做完運動,口渴得很,碰巧有買一送一優惠,這枝就送給你。放心,很天然又無添加的,而且好像很滋潤。」
我看一看問:「山楂飲料!你肯定是無添加?」
她說:「大概吧!」
我說:「山楂本身很酸,如果要令它容易入口,相信要加很多糖。」
我翻看後面的營養標籤:「噢!每一百毫升有七點七克糖,一茶匙糖約有四克,即是每一百克差不多有近兩茶匙糖啊!這枝是五百毫升,即是每枝有近十茶匙糖。」
她大驚,嘗試推翻我的話:「我飲了半枝,不感到太甜。」
我解釋:「通常一些偏酸的飲品或食物,會影響我們的甜味味覺判斷;情況就好像乳酪一樣,為了令消費者更容易接受,都會加入大量的糖去蓋過酸味。你到台灣時,喝過烏梅汁嗎?原味的話,蠻酸的,所以其飲品糖份一般會偏高。」
她說:「看來我被草本飲品的形象蒙蔽了,這次真是長知識了。」
撰文 : 黃凱詩
欄名 : 營營樂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