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文章
一切從實際出發 破除對歐美迷信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於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指示黨的各級領導機關都要大興調查研究之風,要求「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繫實際,聽真話、察實情,堅持真理、修正錯誤,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報喜又報憂,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
中國共產黨歷來是一個注重實踐的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革命之所以能取得勝利,最根本的一條就是,將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而不是純粹依賴書本上的理論。
只按書本理論 中共「血的教訓」
單純依賴書本理論所造成的巨大危害,中共是有血的教訓。中共歷史上最慘重的失敗,其實就是純粹依賴書本理論不可能行得通的現實註解。黨內著名的「王明路綫」,是由中共歷史上第一批馬列主義讀得精熟的學院派推動,王明是莫斯科中山大學的高材生,深受當時共產國際賞識,後來掌握了中共的最高權力,在全黨推行以「冒險主義」為特徵的王明路綫。王明路綫的最大特點,簡單說就是不按實際而是按書本辦。
在學院派眼裏,在井岡山取得成功的毛澤東,純屬「山溝溝裏的馬列主義」,一股土味,自然比不過王明及其他人從莫斯科中山大學學來的的正宗馬列主義,於是被扔到一邊,大家一起按照書本的、正宗的、純而又純的馬列主義辦,結果就是白區損失百分之百,所有在國民黨控制區的中共組織全部損失,在上海的中共中央無法立足,被迫跑到當時在江西的中央蘇區;紅區損失百分之90,最後除了陝北紅軍控制的地區其他全部丟掉,主力紅軍被迫離開根據地長征,中國革命幾乎被斷送。
這個慘重的失敗教育了全黨,才最後形成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正確路綫,中國革命才走上了勝利之路。
歐美思想束縛 窒礙發展空間
對今天的中國包括香港來說,中央關於「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繫實際」的指示,就如同數十年前中共擺脫來自蘇聯的馬列教條,形成自己的思想一樣,對於擺脫來自美西方的各種思想統治和迷信,同樣具有劃時代的重要意義,是標誌着中國從西方道路向自己道路轉變的里程碑。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的改革開放概括而言,主要是對美西方的開放,具體而言就是學習美西方先進的東西,引進其先進技術和管理方式。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學習了美西方大量的先進成果,自身也取得了巨大進步,同時為全世界提供了海量的價廉物美商品,一定程度可以說是雙贏。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這個學習西方的過程中,來自美西方的思想、理論、以及各種各樣的東西,一定程度統治了中國包括香港的思想、理論和輿論領域,束縛了大家的思想,窒礙中國包括香港的發展空間。
特別是近些年,隨着美西方的制度和思想逐漸老化,美西方的發展開始遇到愈來愈多、愈來愈大的問題,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愈來愈低,愈來愈顯示出其本身發展模式和理論的缺陷。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仍然任由美西方的各種不符合中國實際、連自身問題都無法解決的理論,繼續統治中國包括香港各個領域,那麼發展就一定會困難重重。
例如在經濟領域,美西方的經濟理論和輿論在中國包括香港就有很大影響,政府的很多決策,往往是依據美西方理論而不是從實際出發,因此其效果也就常常難如人意。
踐行一切從實際出發,首先就需要搞清楚中國經濟和美西方經濟的異同,研究其具體情況。就好像中醫給人看病,總要先看看是甚麼體質,對同樣的症狀,寒體和熱體的藥方就不同,如果一個中醫不管病人體質,見誰都是一個藥方,那他就一定是個庸醫。
現在美國和歐洲面臨的一大問題是嚴重通脹,其原因主要是因為缺少產能、供應成本高,需求過剩導致,就與中國根本不同;中國面臨的困難不是缺少產能,而是產能過剩,缺乏需求,所以盡管美西方與中國都面對經濟困難,但困難的成因完全相反,一個在供應,一個在需求。
再如美國的國債已經觸及31.4萬億美元的法定借債上限,歐洲各國普遍債務與GDP之比超過百分百,全都屬於債務過高;反觀中國,中央財政2022年的國債餘額不足26萬億元人民幣,約為GDP的22%,即使加上地方政府約35萬億元人民幣的債務餘額,也僅為GDP的約50%,中央財政仍有充足的債務空間。
美西方過去屢次炒作的中國總體債務過高,每次都失敗,原因就是不加具體分析,拿理論硬套。因為中國的經濟結構中,國企佔主導性地位,而國企是國家或地方政府所有,自然具備一定的政府信用,肯定比完全的私營企業更能抵抗風險,可以承受更高的負債率,將國企等同於西方私企顯然錯誤。
同樣,中國的金融系統也主要是國有,國有的金融系統當然也具備一定的國家信用,也就當然會比美西方的私營金融系統更可靠,能夠承受更高的負債率。因此,簡單拿西方理論用之於中國的國企和金融系統,自然行不通。
針對礙發展問題 紮實推進
從具體分析的角度看,與美西方相比,當前中國經濟有3大特點:一是產能過剩、二是中央財政有充足財力、三是政府應對危機能力強。形象地說,中國經濟有足夠的商品,也有足夠的錢(只要中央財政願意增加負債),民眾也有潛在的需求,現在遇到的困難是民眾因為疫情期間收入下降、或者對未來預期不佳的因素不願消費,於是潛在的需求無法變成真實的需求。
理論上,只要中央財政可以想辦法將其部分財力用於刺激民眾消費,民眾的潛在需求就會變成真實需求,消費也就刺激起來,經濟復甦的動力必定大大增強。
跟着西方理論走還是從實際出發,代表着不同的發展道路,中共的歷史經驗和西方面臨的困境,都證明跟着西方理論走沒有前途。只有根據實際情況,發揮自身優勢,針對阻礙發展的問題,紮實推進,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必定愈走愈寬。
▲ 作者認為,對今天中國包括香港來說,中央關於「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繫實際」的指示,是標誌着中國從西方道路向自己道路轉變的里程碑。(法新社資料圖片)
撰文 : 楊玉川 華大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行政總裁、香港金融管理學院客座教授
欄名 :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