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鐵票價調整 宜設穩定基金

評論 2023/03/28

分享:

分享:

特區政府上周二(21日)公布經檢討後的港鐵票價調整機制,其實比以往機制更複雜,最主要的原因是特區政府是港鐵大股東,作為大股東一定會着重回報,所以大家看到新調整機制的方程式是相當複雜的。

雖然加入了物業發展利潤的扣減,但物業發展利潤可高可低,超過100億元的機會相當低,50億至100億元扣減0.7個百分點;租務部分則沒有計算,租務是經常性收入,物業發展卻不然,沒有新發展便沒有物業發展收入,而通脹通常是正數,運輸業名義工資指數也通常是正數,尤其疫情後各行各業包括運輸業皆面對人手緊張,工資飈升,因此即使用了新方程式,票價方面也不會相差得太遠。

港府大股東 年收約57億股息

較多人忽略的一點是,特區政府作為港鐵大股東,有大約75%的股權,近年從港鐵每年收取約57億元的股息。57億元是多少呢?大約是香港大快活及太興集團兩者一年加起來的收入。雖然當局有推行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但所涉及的金額遠低於57億元(2021/2022年度是33.6億元),而特區政府近年面對財政赤字,兩年前加了股票印花稅,今年又對馬會實施為期5年的額外足球博彩稅,相信不會輕易放棄從港鐵收取的57億元股息,因此可以看到當局在對港鐵票價調整機制的問題上模糊不清。

設方程式 股息回饋乘客

只要政府減少從港鐵收取股息,票價立即可有顯著的減幅。以上述57億元股息計算,相對於港鐵每年約20億人次載客量,即每名乘客乘搭港鐵時便給了約3元政府,所以政府最少應該向每位乘客每程回饋兩元,但政府沒有這樣做,反而弄出了這個方程式。

最好的機制莫如設立很多議員多年前提出的票價穩定基金,或者港鐵在賺取利潤後派了股息予政府,政府設立一個方程式,把股息來回饋市民,如派出9成的股息用以補貼乘客,而不是設立一個既繁複、又令人無所適從的新票價調整機制,這個新票價調整機制只是轉移視綫吧。

公道地說,港鐵的鐵路營運算是做得不錯,這麼多人乘搭的鐵路,保養維修相當艱巨,大家也不要以為加票價是罪大惡極,可能社會上很多聲音認為,港鐵的物業發展賺了很多,而房屋問題又困繞很多人,因此港鐵應該回饋市民,但其實賺的是政府,所以政府要回饋市民,當政府一日是港鐵的大股東,又從港鐵收取龐大的物業發展利潤(即股息)時,這個變相是稅款的收入一定會令市民覺得不合理。

政府作為港鐵大股東,有大約75%的股權,近年從港鐵每年收取約57億元的股息。(資料圖片)

撰文 : 李兆波 中大商學院亞太工商研究所名譽教研學人、中大(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客座講師

欄名 : 評論

緊貼財經時事新聞分析,讚好hket Facebook 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