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牛彈琴

副刊版 2023/03/29

分享:

分享:

不懂得欣賞深度的人,是因為腦袋缺乏那個層次的深,迫都無用。如同沒有品味概念的人,要他細嘗和欣賞品味之作,根本對牛彈琴。因此,若一個人從不知誠信、情操、美好之事為何物時,縱使世間有最美妙的時光、最動人的情景、最觸動人心的人性光輝,又或最善良的人在眼前,也不當一回事,因為他腦袋和心田根本沒有對應的頻率。

大家或聽過心理學家Maslow的需求層次理論(Hierarchy of Needs),最低層次的需求是生理/生存(survival)的需求,食物和繁衍是這一層次,遞進是對生理和心理安全(security)的需求,再高一點層次是歸屬(sense of belonging)與愛(love),有了這個基礎,人就會有更高的追求,例如自尊(self-esteem)和自我實現(self-actualization),甚至是自我超越(over-actualization)。

不同人有不同層次的需求和追求,但很有趣的是,有些人活了幾十年,即使根本已無生活或生存威脅,甚至生活無憂,仍長期處於追求最底層次的狀態,即是除了食、色、性、錢財、自身利益是其最強動機和動力外,對任何事物和人都沒興趣。更高層次和價值的東西,例如愛、自尊、善良、公義、他人福祉等,統統對他們來說,都不及自身口腹之慾,又或直接攞到着數那麼有快感。

生活在這個城市,這樣永遠浮游在Maslow金字塔最低層追求的人,總有一個喺左近。他們本身不會覺得有問題,因為根本沒能力認知自身問題。最痛苦反而是周邊人,見到一個貪(貪食、貪色、貪財、貪權、貪利、貪着數)慾熏心的相格,正常人又豈會與之為伍?道不同,講多嘥氣,至笨之事,乃意圖用道理或誠意苦口婆心去感化他們,何苦呢?這類人的存在價值,是一個反襯,令人覺得遇上有品質、有涵養的人,是一件多麼值得珍而重之兼感恩的事。

撰文 : 利嘉敏

欄名 : 攻關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