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歲入影圈紅褲仔出身 鄭保瑞打拼32年以電影抒發痛苦

副刊版 2023/03/30

分享:

分享:

第47屆香港國際電影節(3月30日至4月10日)的焦點影人,是在本地影壇以暗黑暴力美學見稱的鄭保瑞。自出道以來,鄭的影片皆極具個人風格,擅長塑造都市廢墟景象,深刻寫照社會的殘酷陰暗以及都市人在深淵掙扎求存。他把演員推向極限,對電影不懈追求,體現了美國電影學者大衞博維爾對港產片的評價:「盡皆過火,盡是癲狂」。

作為電影節焦點影人,對自己過去作品以回顧展形式重現大銀幕,鄭保瑞笑言「有點驚」。「當然有試過意外看到,有時夜晚睡不着開電視看見重播,不過頂多看10零分鐘便熄了。」問他原因,原來既是尷尬也有拋開包袱的意慾。「總會看見很多當時沒發現的問題,而且不想被過去限制,即使那些也是經歷,但留在心裏已足夠,不必翻看。」

由場務逐步晉身導演及監製,鄭保瑞是香港影壇孕育成長的表表者,由靈異恐怖、心理驚慄以至動作電影,在商業類型片中往往愛走偏鋒,滲進個人特色,以至在地情懷。他的電影展現強烈視覺風格,刻劃的人間煉獄令人震撼,卻總未忘在黑暗中存留救贖的希望。對於如此強烈又鮮明的風格,鄭導演坦言只是自己「有路便行」的個性使然。「我不是一個很ready的人,從來都是有路便行,這裏行不到便行另一條。你說有沒有計劃,當然會想,但這個圈實在太多變數,有時行行下有路變死路,死路又有出路,可以做的便是有路行時盡力行下去。」

11歲被旺角嘈雜震懾

11歲那年,澳門出生長大的鄭保瑞來到香港,前作《智齒》中刻畫的濕亂又骯髒的都市面貌,便是他當年對這個地方的第一印象。「那個衝擊很大,從澳門小漁村的安逸生活,一下子來到香港這個城市。我很記得那天第一次到旺角,一出地鐵站上到地面,第一個想法是『為甚麼這麼嘈?』我幾乎聽不到旁邊爸爸說的話。」那年暑假初來到港的他,獨自在旺角一帶街頭閒逛,更試過迷路。「在澳門時從未試過迷路,來到後才發現原來一個地方可以這樣多人、這樣錯綜複雜,印象很深。」

「當年爸爸買了樓後帶了我們一家從澳門過來,但我們卻先住了兩年多板間房,就因為原來的租戶不肯搬,後來甚至要賠錢給他才走,間屋交到我們手上時又溶溶爛爛。那年我13歲,心裏很多不明白,想不透為甚麼會遭遇這些不合理的事,同時也發現,原來世界不是1加1等於2,原來1加1從來都不等於2。」對殘酷現實的體會、在艱難處境中的掙扎,也許就是香港這個地方給予鄭導演的電影啟蒙。

「我19歲入行(約1991年),第一份場務工真的是打開報紙看招聘廣告找的,見他們寫着請製作助理,是電影公司,好像幾有趣,便寫信去。後來才知道,那時絕大部分請場務的其實是搵茄喱啡!」幸運地進入片場工作,沒料到一入影圈,如劉姥姥入大觀園,眼花繚亂且樂而忘返。「入去後,發現呢個世界好有趣,每日在現場接觸的都不會在現實生活中經歷到。」導演笑指自己當時好奇,會挨近看爆破師傅引爆,反被那個熱力逼到要跑開。「當時覺得那裏所有的事都很神奇,『真是一個做夢的工業』,根本返唔到轉頭。」

畢業揭報紙搵工入行

誰想到4個月後電影煞科,工作便到此為止。「當時很驚訝不明白『做咩炒我』,之後才知道這一行就是這個模式,有戲開就開工,戲拍完就結束。所以頭幾年都是斷斷續續地做,中間不斷做散工等開戲。其實也有試過做正職長工,但當一有人開戲找我去做就馬上辭職,那時就明白,自己是離不開這一行了。」

鄭保瑞從19歲開始,至27歲第一部實驗性作品《第100日》出現,用了8年時間,期間曾跟隨著名導演如林嶺東、劉偉強、馬偉豪、葉偉信、杜琪峯等,擔任其副導演。2001年開始,鄭導演憑靈異片《恐怖熱綫之大頭怪嬰》及驚慄片《熱血青年》嶄露頭角,其後執導的《愛.作戰》及由林嘉欣、舒淇主演的《怪物》,把人性衝擊分別移植到糾結的愛情及家庭關係之上,個人風格逐步成形。

及後拍成兩部極端黑色暴力電影《狗咬狗》及《軍雞》,把主角拋進冷酷荒涼的絕境,顯現原始的求生欲望,進一步確立其粗獷而暴烈的暗黑風格。他笑言過去曾有不少人問他是否特別鍾情暴力漫畫,甚或猜測他曾遇性侵。「對題材的選擇更多是來自這個世界,如當時社會上流行的事,像《恐怖熱綫之大頭怪嬰》是源自電台節目內容;《軍雞》、《智齒》則是改編自漫畫或小說。如果說自我經歷對作品的影響,我想到的反而是畫畫。小時候喜歡畫畫,一直畫至18、19歲,我想這對於自己在畫面、構圖以至顏色處理上也有點影響。」

以影像直面人生痛感

2008年鄭保瑞加入導演杜琪峯及編劇韋家輝所創立的著名電影製作公司「銀河映像」,誕生了兩齣風格鮮明的作品:《意外》及《車手》。兩部作品利用擠迫都市空間營造壓迫感,凸顯角色龐大心理壓力。而參展柏林並屢獲殊榮的近作《智齒》中,藉描寫低下階層掙扎求存,把宗教意象、寬恕與贖罪的主題,融會於黑白反差的強烈影像風格中,其獨步影壇的暴力美學發揮到淋漓盡致。

以暴力美學奠定個人風格,常遭誤會崇尚武力,導演卻直言從未將暴力與美掛鈎。「我只是將那個動作、感覺重現出來,即打下去對方是痛,那麼就要呈現出痛的感覺,而不是去思考好看與否。因為暴力本來就是會痛、使人受傷,看的人應該要感受到那個痛。」他認為痛與生存,均是這個世界中理所當然的事,應該直面,而非逃避。

﹏﹏﹏﹏﹏﹏﹏﹏﹏﹏﹏﹏﹏

圖片:湯致遠攝、受訪者提供、電影劇照

作者:王嵐

責任編輯:陳家昌

在本地影壇以暗黑暴力美學見稱的鄭保瑞導演,成為今年第 47 屆香港國際電影節焦點影人。

鄭保瑞聯袂電影《命案》主演林家棟、MIRROR 隊長 Lokman 參與第 73 屆柏林影展。

鄭保瑞出席上月柏林影展,新作《命案》於當地舉行世界首映禮。

《狗咬狗》是鄭保瑞 2006 年的作品,屬警匪類型片。

鄭保瑞憑靈異片《恐怖熱綫之大頭怪嬰》嶄露頭角。

《意外》是鄭保瑞加入銀行映像後第一部作品。

《智齒》黑白片形式進一步突顯鄭導演的強烈風格。

鄭導演直言藉這次電影節的個人回顧展,回看自己一路走來的創作軌迹。

緊貼財經時事新聞分析,讚好hket Facebook 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