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忍塑膠污染海洋 管理高層退休 當「垃圾佬」回饋社會

副刊版 2023/03/30

分享:

分享:

海洋垃圾的污染,已成為僅次於氣候變遷的全球危機,9成以上的海洋廢物,為人類生活中使用的塑膠製品。從事管理工作的何錦明(Bennie)於2019年退休,目前當全職義工,4年多來已出動了500多次清潔海岸及山徑活動,對此「垃圾佬」一職,他自言「愈執愈上癮」,但也心忖垃圾永無止盡,教育下一代源頭減廢才是長久之策。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塑膠用具,由膠袋到餐具飲管,因其分解的持久性,人們隨意遺棄的話,對海洋、野生動物均帶來威脅,像鯨魚誤吞下大量膠袋後身亡的個案,時有所聞。2018年颱風山竹為香港多區帶來嚴重水浸,「海岸和山間的垃圾堆滿,看到這些畫面,突然有所反思,遺棄在大自然的垃圾,一個颱風送返晒俾你,見到有網民號召清理,我即時響應前往。」今年63歲的何錦明(Bennie)說。

退休後覺醒 「償還」大自然

Bennie曾於DHL任職客戶服務管理層20多年,後來轉職PCCW。「主要是以電話、電郵處理投訴問題。2002年PCCW客戶服務搬了上內地後就北上工作,最多管轄逾千人,如上海的團隊就有日本、韓國以至外籍人士。其後在一所美資公司做客服管理顧問,周圍飛,由黑龍江、新疆到非洲科特迪瓦都有。面對刻板的工作,心態上覺得很累,3年前就返香港退休。」

面對退休這人生階段,Bennie說除了有穩健的財政外,他身邊的朋友心態上分為3類:「第一是不斷去旅行,吃喝玩樂,以家庭為重的享受型退休。第二類是退而不休,即長期習慣返工,退休後仍找兼職,直至無人請為止。對我來說我是第三類,想全身投入義工行列,回饋社會發揮所長。」

Bennie說年青時常行山露營,沒甚麼環保意識,但想深一層卻是消費大自然,也從未想過為它做些甚麼。「當時山竹過後,垃圾滿目瘡痍,我應號召往離島海岸清理垃圾。起初是跟環保組織,在周五、六參加。後來變了自己做召集人,找義工幫手。」

組織義工團 清理漁排大件垃圾

Bennie挑執垃圾的地點,通常不會到康文署或漁護署管理的區域。「因為已經有食環處的職員幫手,不想重複資源。反而會去偏遠一點,垃圾長期積聚、沒人清理的,如沙頭角對出的吉澳、鴨洲等地方,每星期兩至三日,大家都出錢出力,譬如包船前往離島如大小稔洲,每人都要$300,巴士連船程交通時間比較長。」

每次出動,Bennie和義工們都會準備好手套、垃圾夾和垃圾袋,據Bennie觀察,海洋垃圾以膠樽、膠袋、發泡膠等為主,佔總量7成以上,其餘則是大件的家具垃圾如雪櫃等。「通常愈近魚排,愈多大型垃圾,因為沒垃圾桶亦不知如何棄置,索性掉落海。我們也無法清理,只能拖到附近的草叢,影張相,打1823叫政府找人清理。」

計算下來,Bennie 3年內已出動500多次清潔海岸及山徑,視乎參與人數,垃圾數量由幾袋到百幾袋不等。「疫情期間,山間多了煙頭和紙巾,可能覺得在郊外可自由抽煙,反而口罩疫情初期多人隨意棄掉,中段情況有所改善。」他形容香港人其實熱血又可愛:「其中有一名15歲中學生想參與東龍島淨灘,她未成年,我說怕有甚麼意外,但她說看垃圾的圖片很震撼,想盡一分力。她也真的來了幾次,後因功課太忙才停下來,教我感動之餘,也對年輕人改觀,他們不只愛玩手機。」

退休增值 學拉筋寵物美容

雖然Bennie說「垃圾愈執愈上癮」,但也說就是動員再多的義工,垃圾也永無止盡。「可能你清完,幾個鐘頭之後垃圾又來,所以教育下一代源頭減廢才是持續之道。我經常會和學校合作,期望可以藉此帶動年輕人有環保意識,之前就和50人的親子團去龍鼓灘清垃圾。義工有的是20來歲的後生仔,他們不會買樽裝水,甚至會自備餐具,大家也為環保出力。」

說起來,Bennie退休後還不斷增值自己,幾年下來他上了山藝訓練、肌筋膜放鬆運動、寵物美容等課程,並考獲證書。「有時會到老人中心教長者拉筋,或到狗場當義工,都是想將所學回饋社會,也不想退休後當廢老,人愈學習得多,心境反而愈見年輕。」

---------------------------------

「逆風領袖」39 歲才大學畢業

由社創新動力主辦,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有一個為期3年的「賽馬會逆風跨代計劃2.0」,計劃培訓250多位退休人士成為「逆風領袖」,讓他們用自身的經歷啟導年輕人建立正向人生態度和抗逆力,而Bennie正是其中一員。

Bennie格外愛去Band 3學校,以Mentor的身份分享人生經驗。「因為他們特別需要幫助,他們成績不會太好,我的角色不是指導學業,而是為他們帶來正能量,老實說我也是39歲才拿到大學學位,反正路不光是一條,最重要是找到自己的方向。」

Bennie接觸的初中生不少是新移民,性格較內向。「會帶他們去清灘撿垃圾,去到大自然心情也不同,執完垃圾見到效果,成就感和自信心都有所改善。」

作者:馮柏偉

責任編輯:張頌婷

何錦明於2019年退休,成為全職義工,並熱衷於海岸及山徑清理垃圾,他與義工撿拾及整理好後,會送去就近的垃圾站處理。(被訪者提供)

Bennie一星期會往狗場當義工,事關自己也有養狗。「有的是斷了腿,或雙目失明,通常這些狗狗我會付出更多的愛心。」(被訪者提供)

郊野的垃圾堆積如山,看着也觸目驚心。(被訪者提供)

手套、垃圾夾和垃圾袋都是Bennie的「三寶」,「香港人很熱血,所謂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他們都不介意出錢出力,甚至自己夾錢買電鋸清理倒下的樹都得。」(被訪者提供)

Bennie也會帶退休人士行山郊遊,充滿活力。(被訪者提供)

退休前Bennie是客戶服務的管理層,上海的團隊管轄逾千人。「在香港像很大規模,但在內地濕濕碎。」(被訪者提供)

Bennie收好的垃圾會先整理歸類,再作統計報告。「一個月做幾次,資料會比環保團體,再呈交給政府部門。」(被訪者提供)

Bennie收好的垃圾會先整理歸類,再作統計報告。「一個月做幾次,資料會比環保團體,再呈交給政府部門。」(被訪者提供)

退休後的Bennie修讀不同的課程,包括肌筋膜放鬆運動班,為自己增值。(被訪者提供)

Bennie參加了「賽馬會逆風跨代計劃2.0」,作為「逆風領袖」的他也向學生分享人生的體驗。(被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