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
愛將李康生患慢性疾病 蔡明亮體驗無常珍惜當下
剛過去的香港國際電影節,邀來著名台灣導演蔡明亮任大師班的講者,跟影迷分享他過去30多年的製作經驗。近年成為世界各地美術館常客的蔡明亮,早已摒棄傳統拍片形式,作品更走向藝術品的格局,雖然影片再沒有對白、故事的框框,唯一沒變的,是依然跟愛將李康生合作無間的關係。
在80年代尾至90年代初,台灣電影有過一股新浪潮湧現,侯孝賢、楊德昌、蔡明亮等都是代表名字,而蔡明亮自1992年的首作《青少年哪吒》起,多年來一直對創作形式和表達手法作實驗和顛覆,約在10年前他展開了《行者》短片系列,當中由李康生扮演的苦行僧(意念來自《西遊記》),在世界各地不同的大城市蹣跚慢行,以極慢的節奏普照出人世的荒涼。
慢行看香港
2012年的《行者》在香港取景,鏡頭遊走銅鑼灣鬧市至尖沙咀,現在重看,昔日的城市景象仿如隔世。近日蔡明亮自疫情後再臨香港,對這地方也有不同的體會。
他帶着微笑道:「我是看港片、聽廣東歌長大的,故對這地方特別有感情,在《行者》系列中,香港這部分也是自己很滿意的,過去3年,香港經歷很多挑戰,變化一定會有,但希望會慢慢變好。」
他說香港其中一個改變,是有了西九文化區、大館等藝術場地。「一個有美術館的城市,可提升市民欣賞藝術的水平,我的作品一直在培養非主流的觀眾,《行者》系列也在不同的美術館展出,這較適合自己現時的電影,因為我對拍劇情片已感厭煩,亦已跳出商業化的電影院模式,轉而跟更多美術館的合作,有更大的可能性。」
病情影響演出
像今次電影節播放的《何處》,便在巴黎龐比度中心拍攝,蔡明亮解釋:「法國跟我的關係很好,不少觀眾都是看了我的戲30多年,也很熟悉我的改變,曾經想過如果自己的作品能在當地的博物館放映便好,想不到龐比度真的找我合作。」
影片中,御用男主角李康生繼續用他緩慢有序的步伐探索藝術國度。他憶述:「巴黎是一個很忙碌的城市,跟香港有點似,博物館也是人來人往,而我的慢行便形成一個對比。」李康生形容他的走路其實更像時鐘,有固定的節奏,也不能綵排,鏡頭就一直拍他,展現出一種看世界的角度。
李康生的「慢」,其實是情有可原。因他一直有毛病,當年演蔡明亮電影《河流》時扭傷了脖子,後來演舞台劇《玄奘》途中,還有過輕微中風,他指現時仍有長期慢性疾病,身體某些部分控制不了,因此演戲節奏也變得很慢,自言最適合演蔡明亮的戲。
早年曾有恐慌症
蔡明亮亦笑言其作品的慢,非刻意要跟世界抗衡,而是隨着年紀愈大,愈感受到自己快不了。「這個世界的資訊已經太多和太快,若果生活上不能放慢一點,根本消化不了,也看得不夠透徹。」
他透露早幾年曾患上恐慌症,常會擔心身體健康。「可能早年我有太多工作要兼顧,體力透支嚴重,到了50多歲,便開始有警號,要把生活穩定下來。」
他和李康生現時都是住在山區,跟鬧市有段距離,可以尋找心靈平靜。「我現在已不喝酒,睡覺時間充足,平時喜歡繪畫,雖然不多運動,但有很多家務要忙。我也不常上網,有點跟不上時代,但科技會令人累,生活簡單一點就好。」至於李康生,也是過得很簡約,閒時喜歡駕車四處走,感受生活的美好。
蔡明亮坦言:「疫情雖然令世界陷於停頓,但讓大家有了平靜下來的時間去沉澱和反思,現在人們再次出遊,看這個世界已經不同,更會珍惜擁有的一切,慢慢去感受景色。」他10年前拍攝《行者》系列,其實已像一本預言書。
﹏﹏﹏﹏﹏﹏﹏﹏﹏﹏﹏﹏﹏
圖片:黃建輝攝、Facebook
作者、責任編輯:陳家昌
▲ 蔡明亮和李康生合作接近 30 年,滿有默契。
▲ 蔡明亮坦言願意一直用鏡頭拍李康生的人生演變。
▲ 約 10 年前李康生演的《行者》,在香港街上拍攝。
▲ 新作《何處》在巴黎龐比度中心取景。
▲ 二人出席今屆香港國際電影節大師班。
▲ 蔡明亮跟日本音樂大師坂本龍一曾合作,為對方離世感到傷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