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文章
毫無先兆下突確診骨癌 80後女作家以文字療癒心靈
人生中往往出現許多突如其來的巨變,有人會不知所措,有人則勇敢面對。80後作家小書(盧嘉雯)本來事業發展順利,4年前在毫無先兆下,被診斷出頭顱內患有骨癌,並要進行開腦手術。
小書卻沒有任何埋怨,或覺得上天不公,她繼續如常工作和生活,同時把治療經過及心情梳理成書,以身示範就算生命有限,也要充實地過好每一天。
近日把臥床經歷結集成《小情書2》的小書,本身除了是作家,亦創辦文創活動及市集策劃公司,並曾經營書店,及於新城電台擔任「新城書房」節目主持。有着不同身份,也是典型的都市人,幹勁十足地迎接每一日的繁重工作。
沒時間埋怨
約在2019年,她有日發現右邊臉近太陽穴的位置腫了起來,感到事態不妙,到醫院求醫數次及經過腦掃瞄檢查後,被確認在腦內生了一個惡性軟骨腫瘤,屬骨癌的一種。之後她首先要進行手術移除頭內腫瘤,並要開始接受總共30次的電療(放射治療)。
突聞噩耗,向來身體健康,也沒有不良習慣的她,縱然晴天霹靂,卻能樂觀面對,認為至少有兩件仍能慶幸的事。「首先是不用接受化療,對身體的傷害少一點;其次是幸好有買保險,可以更快入到私家醫院做手術,不過危疾保就已一鋪清袋。」
自言不是出身富裕家庭的她,確診後仍有很多事情要處理,忙得沒有時間去怨天尤人。「因為事情發生太快,一確診已經要做手術,然後要想如何安排好工作,可能自己本身不是負面的人,只幹實際的事,先做好手頭的事,其他已沒時間去想。」
寫書原為交代遺願
小書原本是一位中學英文教師,因感教書工作不適合自己性格,10年前毅然辭職創業,創辦市場營銷公司,同時開設Facebook專頁介紹好書及寫書評,約6年前首次推出個人散文結集《小情書》,圓了做作家的夢想。而在入院做手術時,她再萌生出書的計劃。
「我入院時也帶着電腦,預備要做公司的事,完成手術時,自覺手腳還靈活,便開始寫文章,最初3篇都是寫自己的後事安排,如怎樣處理遺物,遺照想用哪一張,以及想要怎樣的葬禮。好像有點不吉利,但見過有人過身後,家屬都不清楚如何安排,所以預早交代清楚,日後真的離世了,家人都會更清楚我的意向。」她憶述再度寫書的緣由。
去年出院後,正值疫情第5波,因工作減少,有更多時間在家,便動筆寫下更多養病時的心情,於是再度洽商出書。「對我來說,透過閱讀和書寫,是支撑我奮力抗病的動力,有時不用看完一整本書,可能某一兩個章節,便已經很有鼓舞性。另外,有些話可能你未必會直接講出來,用文字去表達是很有效的途徑,像我母親和家姐,都是看過我的書,才知原來我有這些想法,就算將來我不在,也有自己的文字能留下來。」
努力活好每一天
小書喜歡閱讀,也透過書本開展友誼,如她跟十分喜歡的兒童文學作家阿濃,就因此結緣。「我是阿濃的書迷,透過Facebook和他認識,自此有不少文字上的交流。他也向我介紹了『突破』創辦人蘇恩佩為抗癌而寫的《死亡別狂傲》,這本書給我很多啟發,因蘇恩佩一生致力傳道助人,就算患病也沒有放棄信念,讓我明白到,生病不應成為阻礙的理由,更重要是如何活好每一天,不要令自己有後悔。」
她在養病期間看了很多書,不一定是甚麼偉大著作,可能只是一本漫畫或一篇散文,都可以得到啟示。「例如去年大熱的《100天後會死的鱷魚》,雖是給少年人看的四格漫畫,但它講出死亡可能不遙遠,要明白生命有限,更要好好珍惜現在可做到的事情。」
現時小書病情雖穩定,但依然會有復發風險,她卻沒有因此特別擔憂,繼續努力工作,也想實現更多夢想,曾兩度經營書店的她,今年也希望能找到舖位再開店。
是次推出的《小情書2》,成功入選「香港初創數碼廣告企業X出版宣傳支援計劃」,得到宣傳以至廣告的經費贊助,小書覺得對新晉作家有很大幫助,能有更多途徑去跟大眾交流,她特別想去不同的學校舉辦分享會,讓年輕讀者都可以如她一樣,透過閱讀得到正能量。
﹏﹏﹏﹏﹏﹏﹏﹏﹏﹏﹏﹏﹏
圖片:湯致遠攝、受訪者提供
作者:陳家昌
責任編輯:黃依情
▲ 80 後作家小書,未有因患癌而感氣餒,更透過寫作得到抗病力量。
▲ 熱愛文字的她,曾在商場以短約形式經營書店,未來亦想再續夢想。
▲ 小書跟尊敬的作家阿濃,透過文字結緣。
▲ 家人陪伴小書度過抗病的日子。
▲ 她因工作關係,認識 DJ 鄭啟泰(右),亦曾獲對方邀請一同開咪主持關於書本的電台節目。
▲ 當日開腦手術後,留下一道觸目驚心的 20cm 疤痕。
▲ 在入院做手術期間,小書寫下如何處理後事的文章,成為再度出書的契機。
▲ 她把新作《小情書 2》視為挑戰噩運的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