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
退休長者學理財 分清投資方法 安心自主過晚年
人生來到最後階段,要好好規劃財務狀況,才能真正無憂無慮安享晚年。今年70歲的小武,早前參加了「長青共學」跨代理財教育計劃,讓她更了解各種投資工具,不再像年輕時隨意理財,讓晚年過得更放心自在。
今年已屆古稀之年的小武,相當健康精神,職場上試過不同工種,她自小投身手工業,六兄弟姊妹都在爸爸開設的工廠幫忙,她又做過車衣女工及推廣員,結婚後成為家庭主婦,在家中打點家務及湊小朋友。
打家庭工被辭退
小武後來見兒子漸長,便在妹妹成立的建築材料貿易公司幫忙。她說:「公司由我們一班親戚家庭式打理,我主要負責做文書及會計工作。當中我學習了很多,又讀了很多證書,前後度過了超過20多年光陰。」
後來她轉換工作環境,同時在學校當兼職圖書館助理。雖然工種不同,但她也和學生打成一片,直到今天仍然記得學生的名字。「他們都很親切又對我很好,和這班同學仔一起很開心。在另一間學校規模更大,但職責也更重,事事要自己處理,工作氣氛又一般,做了1年左右就沒做了。」
好景不常,2004年妹妹公司生意差要裁員,小武被強行離職,她說當年才52歲,完全未打算退休。「原本還慶幸自己50歲仍可打工,怎知轉個頭就被炒了。當時我兒子已長大出身,於是索性退休。其實當時心情仍未準備好,也沒有甚麼計劃。」
退休後致力做義工
突然失去工作寄託,最初小武感到不快樂,甚至曾罵過妹妹。「退休後變回家庭主婦,要做家務和照顧家人,有更多時間陪伴媽媽,其實不會沒事做或覺得悶,只是精神上有點失落。年多後偶然看見義工招募,就在黃祖棠長者地區中心當義工,一做就做了17年。」
她學習了很多新知識及技能,並進行獨居長者探訪,陪他們傾談,後來她亦兼任義務導師,教長者做不同類型的手工。「不受薪的義工車馬費不高,但識到很多老友記,他們開心自己都很高興,自己亦有精神寄託。」
靠儲蓄及謹慎投資
財務方面,小武說工作時及退休後,有作少量投資,但都以謹慎為前提。「以前有些積蓄,加上兒子的家用,亦有生果金作補貼。妹妹認為我是穩重的投資者,因此合資買樓,20多年前在旺角買了一個商住單位,但當時樓價飆升,要220萬。當中試過自用及租出,這次投資算是失利,百多萬賣出去,帳面是蝕了。自己亦試過買賣外幣、新股首次公開募股及定期存款,也不是一些大型投資。」
小武的丈夫是公務員,沒有財務壓力,不過她稱生活上非「大使」的人,經常量入為出,因此做義工的心態也很輕鬆。「黃祖棠長者地區中心位於何文田,有來自五湖四海的人,有很多有學識的退休人士、也有拿綜援的長者,認識到差不多年紀的朋友,一起成長一起變老,自己都有點得着。」
參與活動學財務知識
小武早前參加了由恒生銀行與香港恒生大學主辦的「長青共學」跨代理財教育計劃,對理財有一些新的體會。計劃中大學生們搜集了很多理財的概念、資料及數據,並設計成桌上遊戲,讓長者能在遊玩之中,學懂更多關於財務管理的知識。例如長者們要在黃金、存款、銀色債券、香港債券及股票等的風險排序,從中得知甚麼類型的投資最為安全及穩健。
「我小時候見證過銀行倒閉,又看到雷曼事件的苦主,所以採取謹慎的態度。以前我對投資都是一知半解,糊糊塗塗跟丈夫做,參加完計劃後加深認識,知道更多投資風險及買賣方式。例如我對年金的認識皮毛,自己也很抗拒,從來不知道我的朋友有投資年金,雖然我未必會買,但也聽了很多分享。其中一個遊戲是因應時局作適當的投資決定,透過遊戲學懂理財的意義,以前不知投資了甚麼,現在就了解明白更多。」
與年輕人交流理財心得
計劃中最寶貴是與年輕一代互相溝通,年輕人用搜集到的知識,長者則以自身經歷作交流。兩代人的意見分享也很有趣,她說上一代人不少也懂得投資,夠膽搏就不怕輸。她自己因為懶惰不擅理財,以前有物業也怕收租麻煩,索性賣掉就算。
小武的母親節儉亦懂得投資,早年買樓自住,過世後家人賣樓已升值3倍。「當年我們甚至反對她搬出去,她卻說是正確決定,甚至不用我們出錢,全數由她自己支付,我們根本沒想過。前人生活艱難,儲到錢就想買樓求安心,也是一個很穩健的理財方法。」
她亦提到試過遇上幾次騙案,包括有未知來電要求買點數卡,或是冒充朋友借錢救命,幸好她機靈醒目,沒有上當。「以前老師說了一句很深刻印象:『借了錢給別人就預別人不會還』,我覺得講錢失感情,不想家人朋友為金錢而爭執,處理會特別小心。」
她認為理財要審時度勢之外,財務獨立很重要。「我發現有些長者真的完全不會進行理財,例如我的老師不用信用卡只用現金。我自己不算很積極進取的投資者,並非追求搵大錢,心態輕鬆自在。因為有財政盈餘,自掏腰包給移民外國的兒子買東西,也不會問他們攞錢;看私家醫生自己也負擔得起,不用依賴其他人,人生也有多點自主權。」
---------------------------------
跨代理財教育計劃助長青共融
「長青共學」跨代理財教育計劃由恒生銀行與香港恒生大學合辦,藉着提升大學生的理財能力,繼而透過這110名大學生,向約200名本地長者傳授理財知識。透過遊戲及工作坊,加強年輕人及長者對網上理財安全及金融網絡犯罪等問題的意識,同時促進跨代共融。
﹏﹏﹏﹏﹏﹏﹏﹏﹏﹏﹏﹏﹏
相片:梁偉榮攝、被訪者提供
作者、責任編輯:張頌婷
▲ 70歲的小武對金錢及理財自有一套看法,參加「長青共學」跨代理財教育計劃讓她學懂更多。
▲ 回憶半生,小武自言不是一個有野心的人,只求生活安穩,理財方面也採取同樣態度。
▲ 她曾在兩間學校任學校兼職圖書助理,雖然做不長但也留下美好回憶。
▲ 在「長青共學」跨代理財教育計劃,小武與大學生及其他參加者分享理財心得。
▲ 年輕時在妹妹開設的貿易公司打工,做了20多年後被辭退。
▲ 小武在黃祖棠長者地區中心當義工,做探訪和教授手工,生活充實。
▲ 小武自言不是積極進取的投資者,亦沒有太大野心,但適當的投資可令自己生活無憂。
▲ 「長青共學」跨代理財教育計劃旨在讓大學生及長者同時都能提升理財能力,互相交流,雙方都能從中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