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少琪繙譯經典名曲挑戰巨大 《歌聲魅影》華語版全國公演

副刊版 2023/05/03

分享:

分享:

美國百老匯音樂劇《歌聲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在紐約公演35年後,今年4月終完成最後一場演出,成為當地歷來上演時間最長的音樂劇。

《歌聲魅影》是深入民心音樂劇代表作之一,亦曾拍成電影版。而官方授權華語版《歌聲魅影》(內地劇名為《劇院魅影》),由5月3日起於上海公演,負責統籌繙譯中文歌詞的,正是香港知名填詞人陳少琪。

改編自法國同名小說的《歌聲魅影》音樂劇,由大師級音樂人Andrew Lloyd Webber編寫全劇歌曲,並由其時的妻子Sarah Brightman飾演女主角Christine,劇中有不少經典曲目,包括主題曲《The Phantom of the Opera》、《Angel of Music(The Mirror)》,《Music of the Night》等。

團隊橫跨各界別

80年代入行,並成為達明一派御用填詞人的陳少琪,亦是《歌聲魅影》的忠實粉絲。近年定居北京,並多度為迪士尼動畫華語歌曲填詞的他,5年前獲上海文廣演藝集團總裁馬晨騁邀請,加入《歌聲魅影》中文版的製作團隊,擔任譯配總監一職,肩負起把劇中所有英文歌曲填上中文歌詞的重任,對陳少琪來說,就像夢想成真。

雖受疫情拖延了製作進度,《歌聲魅影》自2019年後開始進入選角及製作階段,陳少琪統籌的譯配小組也開始了漫長的改編歌詞工作。當中繙譯人員年齡橫跨不同世代,有來自音樂學院的畢業生,也有專責文學的英語系畢業生等。

陳少琪指當中難度和挑戰不少。「外國製作人給予大量指引天書,每一句歌詞既要符合劇情需要,表達演員的情感關係;同時要顧及音韻、拍子,中英文的語法是否一致。要有文字上的美感,也不能太過艱深,我們目標對象是年輕觀眾,能在不用看現場的提詞機,也能聽得到所有歌詞,專心投入於演出上。」

繙譯須經外國審核

另外,所有中文繙譯歌詞,亦須由外國製作團隊審核後才可過關。陳少琪舉例:「例如splendour,可以譯作光輝、光芒、光環等,每個字代表的光度和意思也不同,我們可能要有20多個字眼的方案,再讓外方去審批,然後再由演員去試唱,如果覺得不自然或不恰當,也要重新調整,一個字眼已是如此,全劇共有20多首歌,只是歌詞繙譯已用上半年時間。」

陳少琪雖看過此音樂劇多次,惟今次更能領悟原創人的心思和功力。「因為看了很多歌詞的文案,才知道每一句都有很多喻意,文字的押韻前後又有呼應,亦埋下很多創作動機,在繙譯上都要跟足。」

他過去曾填寫不少迪士尼動畫的中文歌詞,但都是一個人完成,今次有一個繙譯小組去配合,又是另一番感受。「年輕團隊給予了很多靈感,有些字眼是自己以前填詞從沒想過,我覺得此音樂劇的歌詞可能成為一個新的文體,拉闊了國語歌的跨度。」

兩個宗旨不被淘汰

陳少琪在24歲開始寫詞,活躍樂壇30多年,曾為張國榮、梅艷芳、鄭秀文、張學友、梁詠琪等填詞,詞作超過3,000首,而製作音樂劇亦是他其中一個夢想。1997年曾跟張學友製作《雪狼湖》,2017年為《風雲5D音樂劇》創作歌詞,2018年亦推出原創音樂劇《愛在星光裏》。

他表示:「在參與過的音樂劇中,《雪狼湖》因是純原創,沒有任何參考,好處是可以自由發揮,但弊處也是沒有前例可依,全都要由零出發;而《風雲》在製作上是最困難的,《愛在星光裏》因是自己成長故事,則是最滿意的一齣。」

入行30多年,陳少琪每次寫歌,都不會想能否成為傳世之作,只抱着兩個宗旨去創作。「就算你以前寫過1,000首好歌,不代表下一首也是好的,故首先不要有太多Ego(自我),每次都當自己是新人,才可以跟年輕團隊合作;另外,我每次寫歌也當是最後一次,因你不知以後會否有人找,所以每次都要用上全力,或者因此至今還沒有被淘汰。」總結音樂圈之路,陳少琪深深體會到,是音樂選擇了他的人生。

﹏﹏﹏﹏﹏﹏﹏﹏﹏﹏﹏﹏﹏

圖片:湯致遠攝、受訪者提供

作者、責任編輯:陳家昌

陳少琪今次擔任《歌聲魅影》歌詞譯配總監,自言過程中挑戰不少。

《歌聲魅影》是全球知名的音樂劇,歌曲深入民心。

今次《歌聲魅影》其中一位男主角阿雲嘎(右)。

《歌聲魅影》製作人:(左起)中方導演陳星翡、助導Sami、外方導演Rainer Fried、陳少琪、助理音樂監督Dar。

陳少琪跟梁詠琪合作無間。

陳少琪樂意見到《雪狼湖》有一個全新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