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理工大學推行「賽馬會抗逆有『家』計劃」 透過介入服務 助家庭提升抗逆能力
突如其來的疫情,不單打亂了香港市民的生活常態,亦為不少家庭帶來巨大的壓力。為幫助家庭面對逆境和壓力,香港理工大學(下稱理大)在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的捐助下,聯同四個非政府機構,於2021年開始推行為期3年的「賽馬會抗逆有『家』計劃」,透過網上課程和以社區為本的專業介入服務,幫助他們積極應對疫情帶來的變化和影響,適應不斷變更的社會環境,至今已有約900個家庭參與服務。
助家庭了解抗逆能力概念與重要性
今次理大聯同香港青少年服務處、香港家庭福利會、救世軍和東華三院共同推行的計劃,主要分為網上學習證書課程和社區為本專業介入服務兩部分,旨在透過不同的渠道和方法,幫助家庭建立正面的家庭信念、促進互相支持的關係,以及提升積極解難的能力。理大協理副校長(本科生課程)、兼應用社會科學系講座教授及利豐服務領導教育教授石丹理教授表示:「很多家庭在疫情期間承受着巨大的壓力,我們相信家庭資本很重要,只要讓這些家庭明白到抗逆力的重要性,加強溝通並願意一同去面對以及解決問題,很多問題都得以解決。例如有些時候遇到問題,很多時會單方面由爸爸或媽媽自己一個人『揹上身』,但如果可以兩個人一齊傾,又或者跟仔女一齊面對和解決,很多問題都可以解決。」
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梁倩儀博士補充:「疫情期間,不少社會服務停止,很多家庭都面對着不少困難,被驚恐和擔心濃罩,社會服務根本不勝負荷。雖然我們相信家庭都是具有抗逆能的,但往往人在逆境中很難可以發揮出這些力量,甚至會被打沉,取而代之的會是掙拗、擔心,我們相信只要每個家庭可以找到這些能力,加以裝備和培養,以後每當遇上逆境都可以有力量去面對。」
透過網課學習反思 緩解家庭緊張關係
以育有兒童和青少年家庭為對象的網上學習證書課程,參與家長可透過12小時網上學習課程,瞭解家庭抗逆力的概念,從而反思自身家庭的狀況,並將家庭抗逆策略運用在日常生活當中。課程推出8個月以來,已吸引逾5,000人次報讀。前測及後測比對的客觀分指出,參加者在完成課程後,其焦慮和抑鬱的徵狀有顯著減少的情況。在正面觀念、家庭親密度和靈活性、家庭溝通等方面的家庭抗逆力也有明顯的提升,而且在面對逆境時會變得更正面和樂觀,家庭成員的關係也比以前更親密,家庭溝通更暢順。
新手父母袁生袁太表示,在透過今次的網上課程,反思的內容不單增進了二人間的溝通,過程中亦讓他們學懂分配工作和關懷對方,家庭關係亦變得比以前更和諧,在課程中學到要多點了解對方,從而減少磨擦。
社區介入服務 助發掘家庭抗逆能力
以社區為本的家庭介入服務是計劃的另一標誌性活動,由非政府機構和理大共同研發,再由政府機構負責執行,對象是於社區及學校,育有兒童及青少年的家庭。服務特色是聚焦於預防性介入、適時回應社會需要,並運用體驗學習活動的方式,透過家庭歷奇訓練、家庭藝術體驗、家庭照相館和家庭靜觀歷程等4個不同主題的專業介入手法,提升家庭成員間的溝通、互相支援能力和抗逆力等。每項服務包括6節的小組和戶外活動,會邀請所有家庭成員共同出席。至今服務已有逾7,000個家庭受惠,有接近900個家庭參與4種家庭介入小組。其中97%的參加者表示服務提升了家庭成員之間的正面溝通及互相支援的能力,讓他們能更樂觀地面對逆境,同時證明了家庭成員的各種負面情緒如壓力、焦慮和抑鬱等,都在參與服務後有所減少。而家庭抗逆力如積極的家庭信念、家庭靈活性和凝聚力、家庭溝通和共同解難的能力等也有顯著提升。此外,團隊透過實驗研究,證明加入服務的家庭,焦慮程度顯著下降,對婚姻的滿意度和家庭抗逆力都有顯著提升,相反,未有加入服務的家庭則有下降的趨勢。
網站:https://family-fhss.polyu.edu.hk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JCFamilyResiliencehk/
(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