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碼谷需求 撑中國經濟全面復甦

評論 2023/05/16

分享:

分享:

中共中央政治局上月28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當前我國經濟運行好轉主要是恢復性的,內生動力還不強,需求仍然不足」,並強調「恢復和擴大需求是當前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關鍵所在。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形成擴大需求的合力。」

經濟熱度不足 供過於求通脹低

據國家統計局上周四(11日)公布的4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和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數據,CPI按年上漲0.1%、按月則下降0.1%;反映企業成本變化的PPI更弱,按年下降3.6%、按月下降0.5%。

從4月數據看,中國不僅完全沒有通脹壓力,如果只看月度變化的趨勢,甚至有通縮的可能,物價按月比較已經出現負增長,企業的出廠價格則按年、按月比較都出現下跌,說明物價面對的壓力相當全面,供過於求的情況普遍存在。當然,由於中國經濟正處於恢復性增長之中,通縮成真且持續的可能性並不大,但是經濟不夠熱、需求不足的情況也要高度重視,以免經濟復甦的勢頭被打斷。

內房不景疫情消耗 削家庭財富

海關總署公布的4月進出口數據,也佐證了內地需求不旺的論斷,以美元計算,中國4月出口按年增長8.5%,延續了第一季的出口強勢;進口則下降7.9%,弱於預期。一般而言,由於進口商品主要用於內地消費,進口轉弱說明內地需求轉弱。

進出口數據裏,首推汽車表現最出色,4月汽車(包括底盤)出口額按年增長195.7%、出口量增長148.0%,增速都較第一季進一步加快,而且顯示出量價齊升勢頭;特別是新能源汽車,4月出口數量達到9.1萬輛,按年增長達到驚人的1028.5%,按月比較也增長29.4%,佔乘用車出口量的31%,顯示出強大的全球競爭力。

不過,雖然經濟中存在一些出色的亮點,但就整體層面而言,需求不足拖累經濟的情況還廣泛存在,個別行業的靚麗表現,還沒有或還不足以帶動經濟的整個面,要想達致經濟的全面復甦,尚需進一步努力,特別是要在提振需求上下功夫。

簡單來說,影響需求的主要因素有二:首先是房地產市場尚未出現明顯好轉,由於房地產牽涉眾多上下游產業鏈,又是地方政府的重要財源,房地產不景氣直接影響了上游的鋼筋水泥、下游的裝修、建材、家電等行業,削弱了家庭財富,打擊了消費信心;地方政府的財力捉襟見肘,又影響了地方各種支出,拖累需求。

其二,是逾3年疫情消耗了普通人家庭的大量儲蓄,房地產等資產價格的下跌,又破壞了家庭的資產負債表,大白話說就是資產和現金都縮水,令家庭的財務狀況惡化,自然會減少消費、影響需求,而需求不振又令民眾對未來信心不足,於是消費更加保守,甚至在對未來預期不樂觀的情況下,出現一些減槓桿或提前還債的行為,進一步加劇需求的低迷。

中央在2021年就提出了經濟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的三重壓力,也出台了多種政策,力圖刺激需求、改善預期,不過由於疫情帶來的重大壓力,政策未能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直到上月的政治局會議,中央的判斷才改為「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得到緩解」;也就是說,在中央眼裏,經過之前的努力,三重壓力略有好轉,但問題還沒有得到解決。

消費信心弱 須政策進一步刺激

從影響消費的因素看,由於房地產數據至今仍時好時壞,復甦勢頭不明顯,而增加家庭收入、修復家庭的資產負債表,也不是短期可以做到,因此依靠經濟自身力量帶動需求自發反彈,短期效果有限,要想快速擴大需求,可能還需要政策的進一步刺激。

中央政治局會議要求「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形成擴大需求的合力」,可能預示着中央下一步將使用財政和貨幣政策互相配合,共同發力刺激需求。

降存款息 將資金推向投資消費

5月以來,內地已經有多家銀行集體宣布下調人民幣存款掛牌利率,一年期以上整存整取利率紛紛下調25到30個基點不等;另據媒體報道,近日內地相關部門下發通知,要求各銀行控制通知存款、協定存款利率加點上限,對於通知存款利率,國有大行不能超過基準利率0.1個百分點,其他銀行不能超過基準利率0.2個百分點。

降低存款利率,對於儲戶而言就是降低銀行存款的吸引力,鼓勵儲戶更積極投資和消費,有利於擴大需求、刺激經濟,同時也可以降低銀行的成本,改善銀行經營狀況,屬於用貨幣政策刺激需求。剛剛公布的4月金融數據顯示,雖然貸款增長不如預期,不過居民存款減少1.2萬億元人民幣,有可能代表着資金離開存款,開始流向投資和消費方向。

冀財策持續發力 有效提振需求

如果當前刺激需求的貨幣政策之一,是通過減低存款利息,希望將部分資金驅離存款,用於投資和消費,那麼可能未來與之配合、共同刺激需求的財政政策也值得期待。由於財政政策具備精準導向的特點,可以通過轉移支付,將資金用到急需的方向,因此針對當前制約消費較明顯的幾個痛點,例如居民消費資金不足、房地產拖累、地方政府債務過高等方面,都是財政政策可以發力的方向。

中央把「恢復和擴大需求」定位為經濟全面復甦的關鍵,相當準確,因為沒有需求的全面回升,就不可能有經濟的全面復甦;即使某些行業有突出表現,也只會形成經濟中的一些零散熱點,如果沒有需求的全面回升配合,點的熱度很難擴散到面,對經濟的帶動作用有限。因此,只有盡快用各種政策,將需求刺激出來,才能支持中國經濟的持續復甦。

海關總署早前公布上月內地進出口數據,進口按年下降7.9%,弱於預期,反映內地需求轉弱。(新華社資料圖片)

撰文 : 楊玉川 華大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行政總裁、香港金融管理學院客座教授

欄名 :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