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
深厚的緣份
有讀者看了我的《成人禮》,不無觸動,與我聯絡,表示她也剛失去母親,希望我能和她分享如何處理哀傷的情緒。傾談之中,才知道我們其實多年前曾有一面之緣。原來,當時她正經營健康餐廳,我是常客,一次在總店遇上她,我盛讚她推廣健康飲食有道,她開了六家分店,正準備大展鴻圖之際,卻突然結業。
她告訴我,結業是為了全天候照顧認知障礙逐漸惡化的媽媽,雖有工人姐姐幫忙,但始終不及女兒來得體貼。但把幾家苦心經營的餐廳一下子關掉,而且本是自己的理想,就這樣戛然而止,因為有感媽媽比一切都重要,這是需要多大的愛才能下如此的決定呢!
台灣作家張曼娟,一樣為了照顧老邁失智的雙親,辭掉大學教席,但她仍維持媒體的工作和寫作出書,其實這已非常不容易,很了不起。不過,像我這位讀者,為母親忍心拋掉一大盤生意,是更艱難的決定。
佛家說,有些子女是來報恩的,有些是來報仇的,好像上述對父母如此孝心的子女,明顯與父母緣份極深,是來報大恩的。最近才知道一位親友為年少兒子之事煩惱,他花盡錢財供兒子出國留學,結果讀不成書回來,更擲下數十萬元卡數要父母埋單。回到香港視父母如仇人,一次竟向父親動手,母親情急下向兒子下跪求饒才了事。
不過,孝心的子女是否有必要犧牲掉自己的一切呢?記得曾看過一則報道,一位媽媽失去自理能力,女兒欲放下理想的志業從外國回來照顧,母親向她說:「媽把你生下來,是希望你追尋自己的理想和造福社會,而不是要你把人生最黃金時刻守在我這名老人家旁,我寧願入住安老院,你幫我找家最好的便是。」
我向讀者表示,勇於再度追夢,為父母也為自己,這是解決憂傷的最好辦法。
撰文 : 張翠容
欄名 : 大地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