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makes a happy city ?

副刊版 2023/05/19

分享:

分享:

近十年,開始有不同範疇的學者探討同一個問題:What makes a happy city?(甚麼元素能打造一個開心城市呢?)對這個問題曾有思考的人,斷估不會以為,搞場文娛活動就足以令全城好happy吧?若單純到咁,其人應該很happy;但旁觀者見到佢如此輕易解難,感想如何?則見仁見智。

研究what makes a happy city的方向,十年來也不斷進化。最初是聚焦在一些城市客觀指標,如:經濟狀況、貧富差距、GDP、就業率、平均收入、犯罪率、綠化程度、醫療制度、文化康樂資源、社區發展等。這些固然重要,是一個地方令人生活得安全和安心的基本條件。但近年有學者提出,要了解一個開心城市是如何建構,當中市民的主觀感受,包括滿意程度、快樂感和幸福感,均不可或缺。於是,開心城市的其中一項指標,開始加入市民的健康和情緒上的安康狀態。畢竟,居住在一個城市裏的市民觀感最實際,任憑管治者講到管治地方有幾樂透,都不及市民親身體驗。

有次在新加坡乘的士,司機沿途熱心介紹城巿的綠化建設、規劃、智能設備等,司機面帶笑容地跟我說:「這就是我一家四口住的千二呎組屋,早已購置,日子安樂很重要,政府做了很多事情。」市民由衷地感到幸福,兼具自發地向遊客說好獅城故事,就是最強的宣傳。

《The World Happiness Report》每年都研究不同城市的人民對自己居住地的滿意程度,二○二三年的報告專門研究後疫情時期的人民快樂感。報告帶出一個重點:經歷新冠的磨難,此時各城市需要重新建立信任和彼此之間的連繫感。一個城市能令居住的人快樂,關鍵在能否締造一種城市氣氛,讓人免於恐懼(信任的基礎)和減少互相對峙(連繫感的基礎)。先做到這點,才談快樂。

撰文 : 利嘉敏

欄名 : 攻關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