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
俄成中國附庸? 倘若成真應怪誰
有甚麼緊要過「和中國競爭」?就是要阻人成功先要阻自己失敗!美國最快6月1日違約,白宮國會債限談判無進展,拜登失約本周澳洲美日澳印四方峰會,以及歷來首次美國總統訪問巴布亞新幾內亞這南太島國。
巴新為迎接這貴賓原定今日(22日)旋風到訪3小時,乾脆定了全國假期,舉國力搞美印與太平洋島國峰會。怎料拜登一次過對印太20多國No Show!無辦法,家裏起火,仍能去日本G7峰會大談中國,對這八旬老人已很了不得。
中國與中亞擴合作 俄似不再牴觸
債限危機搶盡西方傳媒焦點,以至西方一位「離經叛道」大國領導人最近出位表態也無甚回響。法國總統馬克龍斷言,俄羅斯已輸掉地緣之爭,芬蘭加入北約後,俄已失去波羅的海出口,「實際上漸成中國附庸」。
馬克龍自然遭俄方狠批,而假如俄羅斯真的成為中國附庸,緊張的按理應是美國。上周至少有一件事說明,中國在中俄關係間分量正在加重:中國-中亞峰會在古絲綢之路起點西安召開,是六國首次實體峰會。有評論稱中國「直搗俄後院」,這或許誇大其詞,但俄烏戰爭爆發後,俄羅斯對中國同中亞國家合作不再那麼牴觸,卻是經得起事實檢驗的結論。
海參崴境外中轉港 降成本增效益
至於另一件事,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成為中國內貿跨境中轉口岸,固然亦有一定意義,但港台、新加坡等地華文媒體紛稱「俄時隔163年對華重開海參崴」就蝦碌了。
中國東北大得誇張,未計內蒙東部,三省已兩倍日本有餘。去過黑龍江玩的都知道,一站去下一站坐車起碼半日,這還是在中國路網發達下所需的時間。東北產品大量運向南方沿海,若先要走上千公里到遼寧營口、大連等港口,效率很低,到海參崴上船就快捷得多。
海參崴這消息所以吸睛,自因俄羅斯值得心虛。姑勿論馬克龍是否言過其實,俄羅斯歷史確實就是尋找不凍港出海口的歷史,這邏輯至今天烏克蘭衝突都未變。
中俄1689年《尼布楚條約》商定外興安嶺為界,止於冬季冰封的鄂霍次克海。到1858年,俄羅斯迫使中國簽署《璦琿條約》,奪去黑龍江以北60萬平方公里土地;1860年再趁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之機打劫,以《北京條約》奪走黑龍江以南、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共40萬平方公里,海參崴自此歸俄,其俄文名Vladivostok就是「征服東方」之意。(海參崴港冬季仍可冰封,當年俄羅斯與蘇聯都曾繼續染指東北,希望控制旅順港。)
問題是,海參崴2007年已成為中國內貿跨境中轉口岸。中國海關總署今次只是將適用此機制的省份,由黑龍江一個新增吉林變兩個。俄羅斯開放的中轉口岸更不止海參崴,還有當地以東的納霍德卡港(Nakhodka)、東方港(Vostochny)、以南的斯拉維揚卡港(Slavyanka)。朝鮮羅津港也在發揮相同作用。
這意味甚麼?上述港口中,海參崴無疑是發展程度最高、基建配套最齊一個。海參崴自沙俄時期就是俄太平洋艦隊軍港,蘇聯時期對外國人關閉,冷戰結束後才恢復貿易功能。中俄貿易自俄烏戰爭以來加快增長,中國擴大利用海參崴作為內貿中轉港,赴海參崴對俄出口船隻卸貨後,吉船回程機會就會降低,提升效益。
事實上,同意吉林省新增海參崴為境外中轉港,只是中方基於中俄多年合作的一項新微調。至於俄羅斯自俄烏戰爭後,是否減輕了對中國參與俄遠東地區發展的戒心,可以從其他事實觀察。
民間對俄投資未熱 嫌市場效率低
俄總統普京本月下令,研究增加烏拉爾、西伯利亞及遠東地區糧食產量、擴大對華出口。俄總理米舒斯京月中批准加大動用遠東管道,包括薩哈林島(庫頁島)至黑龍江管道對華輸送天然氣。普京去年在海參崴東方經濟論壇表示,要與亞太夥伴發展經濟,讓俄遠東現代化,包括試行海關優惠政策。中俄去年同意合作投資79個重大項目,總值超1600億美元,但未公布詳情。
俄遠東地區資源極豐富,出產全俄98%鑽石、50%黃金、40%海產、三分之一煤。當地油氣庫存遠超中國,難以估量。
不過,這700萬平方公里(全俄40%;中國面積960萬平方公里)只住了800萬人(不到全俄6%);氣候嚴寒、基建落後、勞動力和市場不足,都嚴重制約發展。
俄羅斯一直防備中國,則額外阻礙了俄遠東趕上東北亞發展進程。俄自葉利欽時代就不乏遠東大計,但都無切實執行。2014年克里米亞變天後,西方制裁雷大雨小,俄遠東於是又再蹉跎。中俄沿黑龍江邊界過千公里,去年才開通首座跨江大橋,來往黑河與布拉戈維申斯克(海蘭泡)終於不用坐船。
相比中俄官方打得火熱,中國民間對投資俄羅斯往往大潑冷水。這既夾雜歷史情感,亦有對俄方在自身市場機遇有限下,仍堅持歧視性制度的不滿。蘇聯解體30多年,俄遠東仍只有不到1萬中國居民。陸路去俄遠東的中國旅客,過關等一兩個小時是家常便飯(不是人太多是效率太低,關員更不在乎你等),即足以說明一切。
聽其言觀其行 握機遇振興東北
俄羅斯現在與西方徹底翻臉,會否誠心「脫歐入亞」?或許吧。但也有可能只是相對真誠的權宜之計。不管大家怎說,俄羅斯肯定絕不想當中國附庸,而中俄邊境人口、資源、發展對比明擺着,要是真的開放,數十、上百年後會怎樣?(以俄裔人口搞分裂的老手俄羅斯自己清楚。)西方封鎖雖令俄必須加大依靠中國,但俄定必亦會盡可能延後中國「收復故土」成熟時機。
因此,對於俄羅斯新一波振興遠東計劃,中國人不用褒、不用貶、不用急,宜聽其言觀其行,並把握機遇首先振興東北。
俄羅斯「甘冒當中國附庸風險」,中俄兩個接壤大國至少在當前歷史階段放下矛盾,實現人類歷史罕見創舉,美國自有「功勞」。
布熱津斯基一輩美國戰略家不是早已指明,千萬不能讓中俄走到一起嗎?今天的美國政客為何不聽呢?俄羅斯本已無力稱霸,北約為何頑固東擴?也不怪他們。他們明知各國正在去美元化,但還是照樣以債限玩火,這些人焉知戰略何物?
▲ 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成為吉林貨物跨境中轉口岸,只是中方基於中俄多年合作的一項新微調。(新華社資料圖片)
撰文 : 連兆鋒
欄名 : 中外廣角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