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
斷親潮
副刊版
2023/05/23
據說這一屆內地年輕人,除了樂於躺平、好打零工外,還有一樣更「反叛」的作為,叫「斷親」。意思是和家族親戚陸續脫離來往,先是過年不回鄉不串門,不發祝賀問候,久而久之,微信和電話也不聯絡。雖未至六親不認的翻臉,但確實就是再不往來。在那些「吐槽大會」真人騷中,其中最熱門的話題之一,即為對回家和親戚見面大吐苦水。
這尤其多發生在從小鄉村跑到大城市工作的年輕人。過往心態,每多是出城賺錢,基於城鄉差距大,就當犧牲幾年,賺一筆後回鄉蓋房,根始終在鄉間,固有的宗族關係密切。
但現在斷親的現象,則來自幾方面壓力,或是價值觀轉移。最容易理解是返故鄉會被追問的婚嫁問題。始終是傳統保守社會,上一輩對孩子的婚姻命途,還是有種強烈得向家族甚至鄰居交代的責任。一個感受到如此壓力的年輕一代就曾表示,對於她的父母而言,一個「女兒離婚了」的解釋,作為給旁人的交代,竟然還比「女兒還沒結婚」來得容易被消化接受。因為後者就有太多可能性,引其他人八卦聯想。上一代怕的是種種是非閒言多於其他。
另一樣怕面對的,是對家族親戚子女的比較,尤其是事業發展成就等。這看似是對混得不好的後輩而言才準確,但其實若以功能性去考慮亦說得通,就是現在能帶來利益的社會關係變了,往日宗親的裙帶關係(互助、支援、信任及分享資源),被社交媒體的相似興趣群組和更細化的共同愛好所取代。尋求發展資源,不需再像昨日一樣依賴家族親戚,大大減低了「家族的利益用處」,形成就算斷六親都沒大問題。
撰文 : 李照興
欄名 : 中國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