滙豐環球私人銀行:美息見頂將利好亞洲股債滙市   亞洲增長勝歐美把握復甦機遇

特約 10:00 2023/05/29

分享:

分享:

范卓雲認為亞洲股債滙市將會因應美國加息潮即將完結而造好,鼓勵投資者把握亞洲市場的投資潛力。

美國聯邦儲備局(下稱「聯儲局)在今年5月的議息會議中決定再加息0.25厘,美國聯邦基金利率區間升至5厘至5.25厘,重回2007年環球金融海嘯爆發前的水平,惟議息會議聲明中刪去未來收緊貨幣政策的字眼,令市場憧憬聯儲局於6月14日會議有可能按兵不動,正式結束這一輪加息周期。滙豐環球私人銀行及財富管理亞洲區首席投資總監范卓雲認為,為了紓緩美國經濟硬著陸風險,加上中型銀行財務危機持續令信貸緊縮問題惡化,促使聯儲局終止加息週期以免導致信貸環境過度收緊,預計美國政策利率即將見頂,美元滙價料於下半年轉弱,此形勢下有利亞洲股市、債市和貨幣滙率回升,投資者只要專注基本因素和市場估值細心選擇,應可捕捉亞洲市場今年增長復甦帶來的投資機遇。

料聯儲局明年第二季進入減息周期全年減息三次共0.75厘

范卓雲稱,滙豐預測聯儲局將於6月加息0.25厘後停止加息,隨著美國通脹回落及經濟增長風險上升,預料聯儲局於明年第二季將進入減息周期,在2024年第二、三、四季各減息0.25厘,預期全年減息共0.75厘,令聯邦基金利率區間在明年底重回4.50厘至4.75厘水平。她又指,美國勞工市場穩健,失業率仍處於歷史低位,消費市場也表現良好,惟聯儲局持續14個月的鷹派加息令金融狀況持續收緊,導致市場的信貸增長大幅放緩,因此美國經濟在2024年將進一步下行,屆時主要受工資增長帶動的核心通脹壓力有望得以紓緩。

除了通脹數據,市場也非常關注美國債務上限爭議。范卓雲指出,過往市場已經歷過多次美國債務上限爭議,估計白宮與國會的談判可望有驚無險,可望在政府出現違約危機前的最後關頭達成協議,投資者可部署投資宏觀和多元策略對沖基金和中期(5至7年存續期)投資級別債券,以降低投資組合的波動性。

中國四月復甦動力放緩刺激經濟措施陸續有來

中國自2022年底開始陸續解除與新冠疫情相關的封控措施,范卓雲指出,封控期間消費需求被長期抑壓,因此疫後復常令服務業和個人消費出現V形反彈,中國第一季GDP錄得4.5%增長,比市場預期好,在剛過去的五一黃金周消費水平和鐵路及航空服務需求,均重返甚至超越2019年或之前。她預期今年的十一黃金周可望延續五一黃金周的消費復甦趨勢,因此她維持看好各類與消費相關的板塊。

范卓雲看好今年的十一黃金周可望延續五一黃金周的消費復甦趨勢,認為各類與消費相關的板塊有望受惠。

然而中國剛公佈的四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再次跌破50的榮枯線,工業生產、固定資產投資和房地產投資等各項數據均低於市場預期,顯示服務性消費以外的內部需求不足,西方國家經濟放緩導致出口需求端面臨更大挑戰,預期將促使中國政府加推提振內需的刺激經濟政策。預測中國人民銀行可能在短期下調存款凖備金率及在今年稍後降低政策利率,以穩定復甦動力。范卓雲表示,MSCI中國指數2023年的市場預測每股盈利增長約20%,但12個月預估市盈率僅為10.7倍,中資股目前估值折讓相對盈利復甦前景十分吸引。她強調,由於中資股在過去三年受地緣政治和國內行業監管政策風險所影響,累積了巨大的風險溢價,隨著中央政府明確將政策重點重新聚焦穩定經濟增長和就業市場,她預料中港股市經過第二季的整固後,將受惠消費復甦和政府加推積極的財稅、貨幣和信貸政策,支持今年中資股企業盈利增長約20%,比發達市場盈利的低增長優勝,有助帶動中國股票估值從歷史低水平重估。

投資防守性強及利潤透明度高板塊  聚焦內需股對沖地緣政治風險

俄烏戰爭和美中科技爭議為全球經濟增添不明朗因素,范卓雲認為如果投資者希望對沖地緣政治風險,可考慮防守性強及利潤透明度高的板塊,例如優質國企龍頭股,外國投資者在國企股的持倉比例較低,部分國企股受美國制裁行動的影響已在股價充份反映,加上新一輪國企改革強調提升股本回報率,具備優良業績的國企股可以看好。范卓雲認為中國科網公司以中國內需市場為主導,加上推動科網平台經濟發展是中央政府的提振經濟政策之一重點,科網板塊的行業監管風險下降,在外圍因素充滿挑戰的投資環境中,聚焦內需兼盈利表現理想的科網股具備估值上升的潛力。

中國房地產業的債務問題備受外界關注,范卓雲強調房地產板塊經歷了過去兩年的低迷狀態後今年第一季開始緩慢復甦,惟目前復甦主要限於一綫大城市的新盤銷售止跌回升,但二三綫城市的房地產銷售依然疲弱,同時4月的地方政府土地拍賣情況比較參差,債務違約的房地產發展商的債務重組和盈利修復仍然是漫漫長路。在中國房地產市場仍然處於重整期之際,她認為國營房地產發展商將會得益,一方面具備財力的國營發展商有條件以較低價錢向地方政府或減價蝕讓的民營發展商買入優質土地和物業項目,另一方面民營發展商因債務問題整體競爭實力下降,投資國營房地產發展商可作為避險之選。

印度及東盟結構性增長前景吸引

范卓雲表示,亞洲是全球經濟增長最快速的地區,今年亞洲(除日本以外)的GDP預計達到有5.1%增長,較2022年的3.5%上升1.6個百分點,而中國、印度和東盟是亞洲三大增長動力來源。

聯合國近日公布人口數據,預測印度於今年四月超越中國成為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印度的長遠經濟增長前景廣受關注。范卓雲認為印度結構性增長前景不俗,印度人口非常年輕,全國年齡中位數為28歲,展望未來12個月市場展望,印度央行加息周期已見頂、年輕人口的紅利,加上歐美企業逐步增加在印度的投資建設製造業供應鏈,有助印度股市加強長期升值潛力。她稱,印度2022年GDP錄得6.7%高增長,預計今年仍能保持5.1%增長,看好印度的科技軟體、金融和醫藥板塊。

范卓雲指出,除了印度,東盟也是全球供應鏈轉移的大贏家,新加坡、越南、泰國、印尼和馬來西亞的外商直接投資受惠區內的供應鏈重組。她以泰國為例,泰國是國際汽車零部件的製造基地,泰國有條件坐享中國旅遊復甦和國際供應鏈多元化所帶來的雙重優勢。范卓雲特別看好擁有2.8億人口的印尼,印尼擁有龐大的內需市場,內需強勁,目前印尼市場的每股盈利上調領先其他亞洲同儕。

更多投資觀點,請瀏覽:https://bit.ly/3IGNXDV


免責聲明:
鑒於大量的直接和間接因素的影響,新興市場投資的波動可能極大,而且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突然變化。這些特點可以導致對這些市場的投資者出現相當大的虧損。
本文並非滙豐向閣下發出的個人化通訊,且不構成亦不應理解為對任何產品或服務的法律、稅務或投資的諮詢意見,招攬出售或建議。閣下決定投資不應以本文為主要或唯一的根據。所有投資均涉及風險,而且可能出現上落波動,更可能變為沒有價值。
由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 (The 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 Limited) 刊發。

 

(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