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文章
太太是《分分鐘需要你》靈感 鄭國江養生靠漫步人生路
現年82歲的鄭國江,80年代跟黃霑、盧國沾並列本地樂壇3大詞人,本任職老師的鄭國江,以勵志歌如《信》、《一點燭光》成標記。
「命運是對手,永不低頭。」經歷過3年疫情生活的鄭老師,感慨有時人在命運面前,哪能不低頭,問他當下最能想到筆下哪句經典,鄭老師答案卻是:「努力興建,盡情破壞。」(《難為正邪定分界》歌詞)
鄭國江老師歷年填詞作品超過2,000首,本計劃兩年前舉行作品展音樂會,惟因疫情影響一再延期至今年5月,鄭老師期間不諱言感到擔憂。「兩年前我都80歲,誰會知明天發生甚麼事,現在世界已變化太大,人年紀大了,會更擔心穩定性,慶幸至今身體尚好,期望能過好每一天。」
《赤的疑惑》曾被曲解
他寫過不少勵志歌,都如心靈雞湯,鄭老師坦言,不同年紀對這些歌都有不同感受。「當年為劇集《飛越十八層》填主題曲《難為正邪定分界》,靈感來自浮士德把靈魂賣給魔鬼的故事,後來我看到美國911事件,像應驗了『努力興建,盡情破壞』這兩句歌詞,以至香港這幾年疫情,都是類似的情境,有時填詞人無心插柳,卻成了現實寫照,確是始料不及。」
他又提到為梅艷芳寫詞的早期作品《赤的疑惑》:「那時她剛入華星不久,演唱這齣日本劇集歌曲《赤的疑惑》,事後不少人認為當中『當飛花要片片飛/別離時刻真的不會改』,是影射97回歸港人的心情。其實我只是依着劇情,描寫生命倒數的感受,完全沒有政治含意,可是卻被別人曲解了,可見聽歌的人,是會投入不同情緒去解讀,創作人即使很小心,也控制不到。」
鄭國江本為新蒲崗天主教小學下午校(現稱天主教伍華小學)創校教師,自言從小喜歡詩詞、粵曲、藝術曲及英文歌,機緣巧合在70年代初受麗的映聲綜藝主管雲影畦邀請,為節目中播出的國語歌改成粵語,開始了兼職填詞人生涯。
他憶述寫詞往事,最難忘是做人肉速遞員。「那年代不止沒有電腦和手提電話,連影印機、Fax機都未流行,寫歌詞全用手寫,寫好了,便親自交去唱片公司,我是教下午堂,便用上午來處理雜務。」
夫妻感情細水長流
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紀錄鄭國江的作品逾2,000首,他指真正數量一定不止。「當時樂壇蓬勃,交去的歌詞,錄完便丟在垃圾桶,也沒有留底,可能許多歌寫完自己也忘記了。」
鄭國江的歌詞內容廣泛,由言志、愛情、小調以至兒歌都出色,卻自言個人經歷不豐富,靈感都是從朋友、學生或詩詞歌賦中汲取。「例如張國榮《風繼續吹》裏「悠悠海風輕輕吹/冷卻了野火堆」,便是啟發自斯義桂國語時代曲《教我如何不想她》中『野火在暮色中燒,西天還有些兒殘霞』。」
鄭國江亦自言跟太太的愛情故事很普通,二人原是學校同事,朝夕相對產生好感,很自然走在一起,而很多歌詞都在她身邊完成。「其實她喜歡英文歌,所以不大聽我的作品,但夫妻相伴數十年,已等如別人幾世,因為我們一同上班下班,由朝見到晚,許多時我和她一齊上唱片公司,買了飯盒,便邊吃飯邊寫詞,她就習慣在旁邊等着。」
林子祥的《分分鐘需要你》,或者是鄭國江細水長流愛情寫照。「好記得當時和太太在樂宮酒樓飲茶,完餐後還未寫好詞,送她返家後再在餐廳完成,『鹹魚白菜也好好味』便是這樣想出來。」
步行是最大娛樂
鄭國江於1996年退休,20多來他仍偶然為流行曲寫詞,同時發展多方面的興趣,如繪水墨畫,並曾舉行畫展,又學習編寫粵劇戲曲,難怪他稱生活依然十分充實。「像去年便為舞台劇《利瑪竇》(劉松仁主演)寫全劇歌詞,因是宗教歌曲,準備工夫要做得更足;另外,又曾替保良局幼兒學校寫了一系列講解中國樂器的兒歌,有很多專業知識都要重新學習。」因此他覺人生是學無止境。「黃霑講過,人不能識得所有事情,別人話你無料不重要,就死命去學,故我的八字格言便是:邊學邊做,邊做邊學。」
現已82歲的鄭國江,沒有甚麼老態,要說養生之道,他稱沒有甚麼秘訣,唯一喜歡便是行路。「步行是我最大的娛樂,若可以的話都會行,或者坐巴士時早落幾個站,再行去目的地,所以的士要賺我錢不容易。」
飲食方面,鄭老師偏好清淡,常在家煮飯,喜歡蒸魚、煲粥、粉麵。他笑言疫情期間,許多朋友及昔日學生,因擔心他不能出門,送上很多物資包括超市禮券,不少至今都未用完,這份珍貴的人情味,更讓他暖在心頭。
﹏﹏﹏﹏﹏﹏﹏﹏﹏﹏﹏﹏﹏
圖片:湯致遠攝、受訪者提供
作者、責任編輯:陳家昌
▲ 鄭國江老師自稱不擅長交際,故今年舉行作品展得到不少歌手支持,甚為感恩。
▲ 音樂會上,歌手露雲娜、麥潔文、區瑞強等任表演嘉賓。
▲ 2014 年香港教育學院頒發榮譽院士予鄭國江,太太結伴出席。
▲ 共 4 場的作品展,是為紀念鄭老師入行 52 周年。
▲ 他稱一生都跟音樂結緣,至今仍繼續寫歌詞。
▲ 喜歡書法繪畫的他,曾於時代廣場舉行個人展覽。
▲ 早前鄭老師出席港台《十大中文金曲頒獎典禮》。
▲ 鄭國江《衝上雲霄》的歌詞手稿。